[1] |
马朝忠, 朱建青, 韩松辉.
基于ARIMA模型的卫星钟差异常值探测的模型选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2): 167-17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30
|
[2] |
潘银, 邵振峰, 程涛, 贺蔚.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城市内涝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32-13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17
|
[3] |
熊伟.
人工智能对测绘科技若干领域发展的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01-105, 138.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44
|
[4] |
魏恋欢, 廖明生, BALZ Timo, 张路.
高分辨率SAR层析成像建筑物叠掩散射体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536-54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460
|
[5] |
祁春燕, 邱国庆, 张海荣.
底板突水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53-156,247.
|
[6] |
胡海, 游涟, 胡鹏, 彭会琨.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82-85.
|
[7] |
朱忠敏, 余娟, 龚威.
Peterson模型的参数选择及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25-1029.
|
[8] |
牟忠凯, 隋立芬, 张清华, 甘雨.
顾及线性化模型误差补偿的卡尔曼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73-1076.
|
[9] |
归庆明, 韩松辉.
Kalman滤波模型误差的修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83-987.
|
[10] |
樊敏, 刘耀林, 吴艳娟, 杨啸滪.
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86-989.
|
[11] |
高为广, 杨元喜, 张双成.
顾及动力学模型误差影响的GPS/INS组合导航自适应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91-194.
|
[12] |
张朝玉, 陶本藻.
平差系统的模型误差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897-899.
|
[13] |
曾文宪, 陶本藻.
三维坐标转换的非线性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66-568.
|
[14] |
陶本藻.
地球重力场平差模型误差的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68-670,709.
|
[15] |
陶本藻, 姚宜斌.
可靠性分析与数据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607-610.
|
[16] |
孙海燕, 吴云.
半参数回归与模型精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72-174,207.
|
[17] |
张景雄, 杜道生.
基于模糊场的ε-误差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12-215.
|
[18] |
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6-96.
|
[19] |
许才军.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中随机模型的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3): 35-45.
|
[20] |
冯延明.
水准测量往返测较差方差之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