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巩现勇, 武芳.
基于图匹配的城市建筑群典型字母型分布的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 159-16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03
|
[2] |
李佳田, 罗富丽, 余莉, 张蓝, 康顺, 林艳.
梯度Voronoi图及其构建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163-17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25
|
[3] |
陈西江, 花向红, 杨荣华, 张青华.
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67-170.
|
[4] |
苏红军, 盛业华.
高光谱影像的改进K-均值监督式聚类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40-643.
|
[5] |
边馥苓, 万幼.
k-邻近空间关系下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31-334.
|
[6] |
艾廷华, 郭宝辰, 黄亚峰.
1∶5万地图数据库的计算机综合缩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297-300.
|
[7] |
李成名, 陈军.
Voronoi图生成的栅格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08-210.
|
[8] |
郭庆胜, 颜辉武.
地形图综合对数字化的需求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23-26.
|
[9] |
费立凡.
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6-22.
|
[10] |
金光磊.
数字图象象质的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3): 38-46.
|
[11] |
叶少棠, 刘有华, 桑吉章.
论柴达木盆地成图的数学基础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96-102.
|
[12] |
袁国流.
图象矢量量化器设计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74-81.
|
[13] |
傅卫国, 何对燕, 朱光世.
用计算全息显示象差衍射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66-73.
|
[14] |
刘葆梁, 张元坤, 陈纪椿, 陈兆玉.
DPG型数字测图仪的研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3): 28-39.
|
[15] |
胡继才.
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14-125.
|
[16] |
张祖勋, 顾天襄, 胡志贵.
用SODAMS系统产生的DEM控制OR-1生产正射影象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20-29.
|
[17] |
刘先林.
数控测图仪的DEM国际试验结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25-32.
|
[18] |
张祖勋, 林宗坚.
摄影测量测图的全数字化道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13-18.
|
[19] |
张祖勋.
D.S.型解析测图仪交会原理与解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1): 28-33.
|
[20] |
黄禧駢.
立体地形图的绘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7, 1(0): 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