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卢骏, 戴吾蛟, 章浙涛.
大坝变形变系数回归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139-142.
|
[2] |
吴啸龙, 杨志强, 党永超.
基于球面最小二乘配置的福建省地壳水平形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3): 401-405.
|
[3] |
陈泰生, 闾国年, 吴明光.
GIS点状符号共享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44-1148.
|
[4] |
李宗春, 邓勇, 张冠宇, 杨晓晖.
变形测量异常数据处理中小波变换最佳级数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85-288.
|
[5] |
李军, 向长城.
双混沌映射的土家织锦图案数字加密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02-1304.
|
[6] |
李征航, 龚晓颖, 刘万科.
配置法在卫星轨道积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253-256.
|
[7] |
王新洲, 范千, 许承权, 李昭.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大坝变形预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469-471.
|
[8] |
胡石元, 李德仁, 刘耀林.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地价监测点配置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38-841.
|
[9] |
陈飞, 胡鹏, 王秀芳, 王坤.
基于距离变换的提取和识别点状符号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72-1175.
|
[10] |
黄鹄, 钟业勋.
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数学定义的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44-246.
|
[11] |
祝国瑞, 徐智勇, 吴小芳.
基于多重变换组合的动态地图符号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48-551.
|
[12] |
郭庆胜, 郑春燕.
地图线状符号图案单元的优化配置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99-504.
|
[13] |
樊红, 杜道生, 张祖勋.
地图注记自动配置规则及其实现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54-157.
|
[14] |
艾廷华.
动态符号与动态地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47-51.
|
[15] |
林宗坚, 张继贤.
专设图案环境中自动定位与定向的一种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51-354,376.
|
[16] |
郭庆胜.
线状符号的分解与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78-82.
|
[17] |
郭庆胜.
面状规则图案的构造原理及机助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28-33.
|
[18] |
艾自兴, 颜辉武.
专题制图系统中面状符号自动绘制的新算法——晕线图案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57-62.
|
[19] |
艾自兴.
专题图符号扫描输出中的图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4): 14-22.
|
[20] |
尹任祥.
特级导线中天文方位角的配置密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93-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