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宇伦, 陈丹妮, 李熙.
利用城市公共摄像头分析夜间灯光变化规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318-1327.
doi: 10.13203/j.whugis20220235
|
[2] |
张立强, 李洋, 侯正阳, 李新港, 耿昊, 王跃宾, 李景文, 朱盼盼, 梅杰, 姜颜笑, 李帅朋, 辛奇, 崔颖, 刘素红.
深度学习与遥感数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2): 1857-1864.
doi: 10.13203/j.whugis20200650
|
[3] |
张胜军, 金涛勇, 褚永海, 孔祥雪.
Cryosat-2数据的大地水准面分辨能力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59-76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29
|
[4] |
吴继忠, 朱丽强, 龚俊.
利用连续GPS观测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壳变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324-1328.
doi: 10.13203/j.whugis20130832
|
[5] |
毛健, 朱长青, 郭继发.
一种新的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684-688.
|
[6] |
褚永海, 李建成, 晁定波, 傅露.
两种改进Stokes函数在中国近海大地水准面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60-1163.
|
[7] |
郭东美, 许厚泽.
应用GPS水准与重力数据联合解算大地水准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621-624.
|
[8] |
张鹏林, 李新战, 陈江平.
物联网节点监视信息的精简与分析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53-1357.
|
[9] |
林淼, 朱建军, 杨经豪, 邱斌.
地球重力位模型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起伏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94-1198.
|
[10] |
孙中苗, 夏哲仁, 王兴涛.
利用航空重力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692-695.
|
[11] |
楼立志, 许厚泽.
模拟大地水准面应用于GPS水准内插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47-50.
|
[12] |
尹晖, SpirosD.Pagiatakis.
最小二乘谱及其在超导重力观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13-616.
|
[13] |
申文斌, 宁津生, 李建成, 晁定波.
论大地水准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83-687.
|
[14] |
王新洲, 柳宗伟, 陈顺清.
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26-231.
|
[15] |
王密, 郭丙轩, 雷霆, 李德仁.
车载GPS导航系统中GPS定位与道路匹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48-251.
|
[16] |
杨沾吉, 於宗俦, 于正林, 陈永奇.
GPS水准、天文重力水准与重力大地水准面多种数据联合处理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30-337.
|
[17] |
李征航.
GPS测高精度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3): 67-73.
|
[18] |
施品浩, 冯延明, 李征航.
对我国GPS空间定位网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70-78.
|
[19] |
施品浩.
GPS定位作业模式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18-28.
|
[20] |
宁津生, 管泽霖, 李堃, 鄂栋臣, 管铮.
利用大地水准面差距确定地心坐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