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迎春, 闫昊明, 彭鹏, 白希选, 田代恒.
质量负荷引起地表形变的格林函数和球谐函数方法对比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1008-101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01
|
[2] |
廖海斌, 陈庆虎, 王宏勇.
融合局部形变模型的鲁棒性人脸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77-881.
|
[3] |
廖海斌, 陈庆虎, 鄢煜尘.
面向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及其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176-180.
|
[4] |
游为, 范东明, 傅淑娟.
同伦函数与填充函数相结合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85-188.
|
[5] |
朱广彬, 李建成, 文汉江, 王正涛.
利用GRACE时变位模型研究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85-1189.
|
[6] |
丁士俊, 陶本藻.
自然样条半参数模型与系统误差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64-967.
|
[7] |
吴云, 孙海燕, 马学忠.
半参数估计的自然样条函数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398-101.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6
|
[8] |
胡宏昌, 孙海燕.
半参数回归模型中非参数信号的推估——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54-657.
|
[9] |
王新洲, 汤仲安, 陈志辉.
GIS中不规则样条拟合曲线的εm模型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 58-62.
|
[10] |
孙海燕.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的若干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2-64.
|
[11] |
陶本藻.
形变反演模型的非线性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04-508.
|
[12] |
邓跃进, 董兆伟, 张正禄.
大坝变形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70-173.
|
[13] |
马秦生, 傅晓云, 袁宇正.
一种激光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69-171.
|
[14] |
刘文宝, 黄幼才, 李宗华.
GIS数字曲线复杂性的度量与误差建模中趋势项的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4): 289-295.
|
[15] |
张祖勋, 鲍秀芝, 曹辉.
圆弧样条曲线与小弧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89-193.
|
[16] |
张兴飞.
跨断层形变测量动态数据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79-85.
|
[17] |
许才军.
随机模型误差对函数模型选择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36-42.
|
[18] |
刘权威.
地壳垂直形变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3): 36-43.
|
[19] |
徐晖.
平面监测网的动态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11.
|
[20] |
尹任祥.
形变模型的统计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3): 10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