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畅鑫, 左翔, 张伟.
动态PPP模糊度固定方法及实验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75-278.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04
|
[2] |
姚宜斌, 彭文飞, 孔建, 张豹.
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效果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281-1285.
|
[3] |
冯威, 黄丁发, 严丽, 李萌.
GNSS双频整周关系约束模糊度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45-948.
|
[4] |
乐洋, 何秀凤.
具有区间隶属函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50-452.
|
[5] |
刘志平, 何秀凤, 郭广礼, 查剑锋.
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57-261.
|
[6] |
常志巧, 郝金明, 武殿文.
改进的GPS模糊度联合降相关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03-1406.
|
[7] |
邱蕾, 花向红, 蔡华, 伍岳.
GPS短基线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97-99.
|
[8] |
高成发, 赵毅, 万德钧.
用LAMBDA改进算法固定GPS整周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4-747.
|
[9] |
王占宏, 杜道生.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数字遥感影像产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12-416.
|
[10] |
P. J. G. Teunissen.
一个新的GNSS模糊度估计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57-762.
|
[11] |
周扬眉, 刘经南, 李信.
评价GPS相位模糊度整数解正确性的严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1004-1007.
|
[12] |
张惠民, 韩力群, 段正刚.
基于图像特征的烟叶分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59-362.
|
[13] |
张永军, 徐绍铨, 王泽民, 张小红.
GPS/GLONASS组合定位中模糊度的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58-63.
|
[14] |
刘耀林, 刘艳芳, 夏早发.
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1-75.
|
[15] |
吴梦初.
光学系统价值工程综合评判及公差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42-50.
|
[16] |
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6-96.
|
[17] |
沈邦兴.
多指标实验设计FUZZY综合评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1): 57-65.
|
[18] |
陈军, 孙玉国.
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99-104.
|
[19] |
彭美云.
多级测评工程及其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82-90.
|
[20] |
徐肇忠.
模糊集合论用于制图综合中地图物体选取结构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5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