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建华, 覃荣诺, 丁愫, 李江, 岳桥兵.
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402-409.
doi: 10.13203/j.whugis20200489
|
[2] |
师泽源, 赵俭辉, 张文昱, 胡勇, 武小平.
基于扩展场强模型的稀疏AQI空间插值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68-97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80
|
[3] |
魏二虎, 汤深权, 刘建栋, 董翠军.
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的月球车联合定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431-143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37
|
[4] |
汤青慧, 唐旭, 崔晓晖, 胡石元, 刘耀林.
基于动态通达网络模型的最优航程规划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521-52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87
|
[5] |
赵卫锋, 李清泉, 李必军.
空间认知导向下利用分层强化学习的最优路径规划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71-1275.
|
[6] |
束蝉方, 李斐, 沈飞.
空间直角坐标向大地坐标转换的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61-563.
|
[7] |
翁敏, 杜清运, 瞿嵘, 蔡忠亮.
基于典型事例推理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63-1266.
|
[8] |
马荣华, 何增友.
从空间数据库中挖掘频繁邻近类别集的一种新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12-114.
|
[9] |
龚健, 刘耀林.
基于SD-MOP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22-325.
|
[10] |
孙振冰, 边馥苓.
风机微观选址数学规划问题在GIS上实现求解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20-122.
|
[11] |
苏康, 刘经南, 闫利.
基于GIS的无人飞行器路径规划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88-190,196.
|
[12] |
陈兆玉, 周婕, 贺文(龙夭).
衡水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76-80,91.
|
[13] |
朱英浩, 李成名, 陈军, 蒋捷.
GIS在规划国土图文办公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4): 338-341.
|
[14] |
郑肇葆.
基于MRF参数的纹理识别的线性规划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28-231.
|
[15] |
黄波.
GIS与ES的结合及其在控制性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35-39.
|
[16] |
黄幼才.
空间后交的一种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4): 335-338.
|
[17] |
祝国瑞, 张根寿.
农业系统地图在区域经济布局及规划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63-71.
|
[18] |
刘艳芳.
乡镇规划制图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62-70.
|
[19] |
郑肇葆.
线性规划在摄影测量粗差检测中应用的尝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50-60.
|
[20] |
陈鹰.
新的空间后方交会法及验后权的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6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