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猛, 徐爱功, 祝会忠, 徐宗秋, 徐辛超.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频非差网络RTK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7): 996-1001, 101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62
|
[2] |
王利朋, 刘成龙, 刘胜, 何林烜.
坐标参数化的平面基准转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409-141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16
|
[3] |
程春泉, 张继贤, 黄国满, 马晶.
地心直角坐标系下的航摄光学影像严密定位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605-61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32
|
[4] |
宁津生, 王华, 程鹏飞, 成英燕, 文汉江, 秘金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569-57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81
|
[5] |
魏子卿.
大地坐标系新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883-886.
|
[6] |
杨元喜, 张丽萍.
坐标基准维持与动态监测网数据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67-971.
|
[7] |
李世安, 刘经南, 施闯.
应用GPS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中椭球变换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888-891.
|
[8] |
陈俊勇.
地球重力场、重力、重力梯度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377-379.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1
|
[9] |
钟业勋.
地理空间的数学定义及定位型地图符号的制约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 29-33.
|
[10] |
陈俊勇.
关于我国采用三维地心坐标系统和潮汐改正的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41-944.
|
[11] |
施一民.
测地坐标系的优良性质及其在大城市精密定位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10-713.
|
[12] |
李朝奎, 朱庆, 王涛, 赵杰.
参心大地坐标系中的几何量算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49-152,157.
|
[13] |
刘大杰, 冯延明.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9-72,109.
|
[14] |
魏子卿.
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换代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38-143,148.
|
[15] |
施闯, 刘经南, 姚宜斌.
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中的系统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48-152.
|
[16] |
杨元喜, 徐天河.
不同坐标系综合变换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09-513.
|
[17] |
王泽民, 刘经南.
球面坐标系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09-212.
|
[18] |
周忠谟, 晁定波, 刘乃苓.
卫星网与地面网在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中的转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92-96.
|
[19] |
崔希璋, 刘大杰.
从平差问题的基准看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2): 1-7.
|
[20] |
宁津生, 管泽霖, 李堃, 鄂栋臣, 管铮.
利用大地水准面差距确定地心坐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1, 6(2):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