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锴, 宋小勇, 贾小林.
利用正交化方法确定独立基线及独立双差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74-97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62
|
[2] |
冯文卿, 张永军.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进行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75-88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91
|
[3] |
乐洋, 何秀凤.
具有区间隶属函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50-452.
|
[4] |
邱蕾, 花向红, 蔡华, 伍岳.
GPS短基线整周模糊度的直接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97-99.
|
[5] |
王孝青, 党亚民, 薛树强.
一种病态问题诊断的数值指标——矩阵向量正交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44-247.
|
[6] |
高成发, 赵毅, 万德钧.
用LAMBDA改进算法固定GPS整周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4-747.
|
[7] |
张惠民, 韩力群, 段正刚.
基于图像特征的烟叶分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59-362.
|
[8] |
张永军, 徐绍铨, 王泽民, 张小红.
GPS/GLONASS组合定位中模糊度的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58-63.
|
[9] |
郭庆胜.
地图自动综合问题的分解和基本算子集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49-153.
|
[10] |
何金平, 李珍照, 薛桂玉, 李民.
大坝实测性态模糊积分评判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30-232,254.
|
[11] |
王新洲.
顾及模糊逻辑关系的稳健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38-343.
|
[12] |
刘耀林, 刘艳芳, 夏早发.
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1-75.
|
[13] |
费立凡, 郭庆胜.
地形图智能综合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1-5.
|
[14] |
刘耀林, 刘艳芳.
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在城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60-69.
|
[15] |
吴梦初.
光学系统价值工程综合评判及公差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42-50.
|
[16] |
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制图基本资料选择评价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6-96.
|
[17] |
徐肇忠.
多层次模糊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环境质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35-44.
|
[18] |
彭美云.
多级测评工程及其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82-90.
|
[19] |
徐肇忠.
模糊集合论用于制图综合中地图物体选取结构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54-63.
|
[20] |
胡继才.
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1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