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柳絮, 王坚, 李文.
集成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结构振动时频提取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1): 1686-1692.
doi: 10.13203/j.whugis20200646
|
[2] |
张勇, 王庆, 黄永江.
非差增强信息与差分虚拟观测数据的等价变换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2): 221-22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87
|
[3] |
申申, 龚建华, 李文航, 梁剑鸣.
基于虚拟亲历行为的空间场所认知对比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1): 1732-173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83
|
[4] |
禹文豪, 艾廷华, 杨敏, 刘纪平.
利用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进行城市设施兴趣点分布热点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21-22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92
|
[5] |
陈善学, 郑文静, 张佳佳, 李方伟.
变换域离散度排序的高光谱图像快速压缩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68-87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70
|
[6] |
王建强, 李建成, 王正涛, 赵国强.
球谐函数变换快速计算扰动引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39-1043.
|
[7] |
石岩, 刘启亮, 邓敏, 林雪梅.
融合图论与密度思想的混合空间聚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76-1280.
|
[8] |
吴军, 何广静, 杨海生.
一种引入傅立叶-梅林-仿射两级变换的影像区域匹配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37-541.
|
[9] |
刘军, 李德仁, 邵振峰.
利用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33-337.
|
[10] |
陈生, 骆剑承, 李均力, 沈占锋.
利用傅立叶变换和CIELab变换的FFT-LAB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24-927.
|
[11] |
李伟强, 张其善, 杨东凯.
GNSS软件接收机中信号捕获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130-1133.
|
[12] |
.
一种基于空间虚拟场景的森林冠层雷达相干散射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20-123.
|
[13] |
王新洲, 林明华, 花向红, 徐亚明.
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打桩锤击信息的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744-747.
|
[14] |
马洪超, 徐宏根, 狄黎平, 邬建伟.
论地球空间网格环境下的遥感产品虚拟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08-811.
|
[15] |
宋杨, 万幼川, 申绍洪, 陈鹏.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混合分类模型用于NDVI时序影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06-409.
|
[16] |
钟业勋.
模拟与虚拟地图符号及地理虚拟空间的数学定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57-559.
|
[17] |
刘楠, 舒宁.
基于光谱空间密度分析的边缘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93-1096.
|
[18] |
边馥苓, 王金鑫.
现实空间、思维空间、虚拟空间——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哲学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4-8.
|
[19] |
宁津生, 晁定波, 李建成.
计算Stokes公式的快速Hartley变换(FHT)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3): 3-10.
|
[20] |
徐丛, 王少伟, 顾冲时, 苏怀智.
融合空间关联性的特高拱坝位移概率性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