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亦泳, 姚宜斌, 黄城, 张静影.
基于改进VMD的变形特征提取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4): 612-619.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86
|
[2] |
史绪国, 张路, 许强, 赵宽耀, 董杰, 蒋厚军, 廖明生.
黄土台塬滑坡变形的时序InSAR监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7): 1027-103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56
|
[3] |
陈西江, 张小平, 章涛, 吴浩, 安庆.
利用误差熵确定激光点云变形可监测指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1): 1681-168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45
|
[4] |
肖巍峰, 邓敏, 李朝奎.
三维点云多尺度等值线模型Morphing变换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7): 957-96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07
|
[5] |
沈占锋, 夏列钢, 程 熙, 胡晓东, 骆剑承.
等值线追踪生成等值面过程中的算法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01-1208.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30621
|
[6] |
吴继忠.
基于GPS观测的Baja California地震地壳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37-440.
|
[7] |
李姗姗, 吴晓平, 田颜锋.
水下重力异常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算法的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2): 226-230.
|
[8] |
张正禄, 汪宏晨, 邓勇, 谢年生.
滑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387-1389.
|
[9] |
李志才, 许才军, 赵少荣, 温扬茂.
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03-208.
|
[10] |
潘国荣.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动态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483-487.
|
[11] |
伍岳, 王泽民, 徐绍铨.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在链子崖危岩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73-576,584.
|
[12] |
王泽民.
非连续变形分析与现代地壳运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22-126.
|
[13] |
王峰, 史文中, 程朋根.
遥感图像纠正误差的局部变形改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425-429.
|
[14] |
吴子安.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因子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1): 20-26.
|
[15] |
吴素芹.
GPS网可靠性强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27-35.
|
[16] |
赵少荣.
变形监测网的可区分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2): 18-27.
|
[17] |
张根寿.
等值线图和质量特征图综合分析及其结果应用的可能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27-36.
|
[18] |
张正禄.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05-113.
|
[19] |
廖明生.
由卫星云图获取云层分布等值线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4): 97-103.
|
[20] |
吴子安.
广义逆平差与工程监测网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4, 9(2): 4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