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云菲, 黄金彩, 邓敏, 房晓亮, 胡继萍.
基于邻近模式的多比例尺居民地松弛迭代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7): 1098-1105.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43
|
[2] |
王邦松, 张继贤, 卢丽君, 黄国满, 赵争.
利用Voronoi图辅助星载干涉雷达配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339-134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49
|
[3] |
袁修孝, 高宇, 邹小容.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在低空航测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89-1293.
|
[4] |
章莉萍, 郭庆胜, 孙艳.
相邻比例尺地形图之间居民地要素匹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04-607.
|
[5] |
张剑清, 张勇.
铅垂线辅助的大比例尺城区空三自动转点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56-559.
|
[6] |
傅仲良, 吴建华.
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15-1118.
|
[7] |
艾廷华, 梁蕊.
导航电子地图的变比例尺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27-130.
|
[8] |
李雯静, 毋河海.
地图信息衰减中关键比例尺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116-1119.
|
[9] |
冯文灏, 侯文广, 张纯连.
一种获取大比例尺建筑物立面影像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673-676.
|
[10] |
张保钢, 袁燕岩.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变化的自动发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40-642.
|
[11] |
黄慧.
基于边-节点和原子属性的多比例尺GIS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67-1070.
|
[12] |
王晏民, 李德仁, 龚健雅.
一种多比例尺GIS方案及其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58-462.
|
[13] |
蔡忠亮, 杜清运, 毋河海, 邬国锋.
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式综合系统数据库平台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89-295,305.
|
[14] |
粟松廷.
单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多级表现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58-161.
|
[15] |
杨晓梅, 杨启和, 赵琦.
一类新的变比例尺地图投影——组合投影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62-165.
|
[16] |
张剑清, 张祖勋, 徐芳, 朱英浩.
城区大比例尺影像三维景观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55-358.
|
[17] |
时晓燕.
大比例尺地形图街区式居民地分层综合模型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47-58.
|
[18] |
黄签, 黄仁涛, 张新长, 徐冰, 赖桑青, 朱惠明.
中国小比例尺卫星影象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11-17.
|
[19] |
徐根才.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平面位置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2): 59-68.
|
[20] |
测量学教研组最小二乘法课程小组.
用于大比例尺测图的加密二等网的图形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9, 3(4): 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