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大磊, 闻建光, 肖青, 游冬琴, 吴小丹, 林兴稳, 吴胜标.
利用能量因子进行DEM升尺度转换精度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4): 570-57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126
|
[2] |
董玉森, ChangHsing-Chung, 张奎, 马娇, 汪舒, 孙攀.
CryoSat-2 SARIn数据干涉处理及DEM获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03-80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68
|
[3] |
肖峰, 李斐, 张胜凯, 袁乐先, 朱婷婷.
联合CryoSat-2测高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建立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DEM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417-142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11
|
[4] |
徐志敏, 林志勇, 李雯静, 龙毅.
基于填挖方分析的DEM精度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167-117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06
|
[5] |
罗小敏, 蔡昌盛, 朱建军, 潘林, 李施佳.
利用Galileo IOV卫星观测数据的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199-203.
|
[6] |
张胜凯, 肖峰, 李斐, 鄂栋臣, 程晓.
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的南极局部地区DEM的建立与精度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34-143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4
|
[7] |
张锦明, 游雄, 万刚.
径向基函数算法中插值参数对DEM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608-612.
|
[8] |
张军龙, 任金卫, 徐岳仁, 陈长云.
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78-1382.
|
[9] |
王雷, 杨勤科, 王春梅, 龙永清.
采样数据密度及栅格尺寸对高程中误差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66-369.
|
[10] |
胡海, 游涟, 胡鹏, 彭会琨.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82-85.
|
[11] |
陈传法, 岳天祥, 张照杰.
高精度曲面模型的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65-368.
|
[12] |
王春, 汤国安, 刘学军, 陶旸.
特征嵌入式数字高程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49-1154.
|
[13] |
胡鹏, 高俊.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综合原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0-942.
|
[14] |
胡鹏, 白轶多, 胡海.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中的高程序同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52-357.
|
[15] |
袁修孝, 吴珍丽, 季顺平.
POS影像外方位元素相关性对模型上下视差理论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889-893.
|
[16] |
朱长青, 王志伟, 刘海砚.
基于重构等高线的DEM精度评估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153-156.
|
[17] |
刘水强, 陈继业, 朱鸿鹏.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52-655.
|
[18] |
袁修孝, 付建红, 颜佩丽, 罗新.
POS数据用于立体模型恢复时的上下视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56-859.
|
[19] |
黄加纳, 蓝悦明, 覃文忠.
地图数字化的坐标转换及数据的精度与相关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13-216.
|
[20] |
邱卫宁.
根据等高线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99-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