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镇宇, 江在森, 武艳强, 张龙, 崔月菊.
利用带倾角断层形变公式研究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形变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1): 1688-1695.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15
|
[2] |
叶世榕, 赵乐文, 陈德忠, 潘小波, 杜仲进, 李志.
基于北斗三频的实时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22-72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22
|
[3] |
丁开华, 许才军, 邹蓉, 胡友健.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22-827.
|
[4] |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山西地堑系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95-198.
|
[5] |
姜卫平, 刘鸿飞, 刘万科, 贺湧.
西龙池上水库GPS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及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49-952.
|
[6] |
王利, 张勤, 管建安, 孔令杰.
基于GPS技术的滑坡动态变形监测试验结果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22-426.
|
[7] |
吴继忠.
基于GPS观测的Baja California地震地壳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37-440.
|
[8] |
温扬茂, 许才军.
联合GPS与重力资料反演分析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68-572.
|
[9] |
徐锐,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一种改进的GPS随机模型建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10-1113.
|
[10] |
殷海涛, 黄丁发, 熊永良, 王贵文.
GPS信号对流层延迟改正新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54-457.
|
[11] |
王新洲, 花向红, 邱蕾.
GPS变形监测中整周模糊度解算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24-26.
|
[12] |
戴吾蛟, 朱建军, 丁晓利, 陈永奇.
GPS建筑物振动变形监测中的单历元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34-237.
|
[13] |
朱新慧, 孙付平, 秦勇.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4-608.
|
[14] |
杜瑞林, 乔学军, 杨少敏, 王琪.
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68-771.
|
[15] |
马攀, 孟令奎, 文鸿雁.
基于小波分析的Kalman滤波动态变形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49-353.
|
[16] |
王泽民, 伍岳, 刘经南, 崔天鹏.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41-245.
|
[17] |
熊永良, 黄丁发, 张献洲.
一种可靠的含约束条件的GPS变形监测单历元求解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51-57.
|
[18] |
刘经南, 施闯, 许才军, 姜卫平.
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89-195.
|
[19] |
陈永奇, James Lutes.
单历元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24-328,363.
|
[20] |
王解先.
简便实用的GPS网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73-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