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艾妮, 常栗筠, 马云龙, 亢孟军, 毛子源.
一种景观指数的GPU并行算法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941-94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95
|
[2] |
陈传法, 闫长青, 刘凤英, 赵娜, 刘国林.
一种综合考虑采样点水平和高程误差的DEM建模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739-74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695
|
[3] |
顾留碗, 王春, 李鹏, 王靖, 王壮壮.
利用DEM提取山顶点精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131-13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86
|
[4] |
吴辉, 刘永波, 秦承志, 刘军志, 江净超, 朱阿兴.
流域最佳管理措施情景优化算法的并行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02-20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48
|
[5] |
刘爱利, 丁浒, 田丹, 王丽, 王少峰.
基于坡度和坡向分析的DCT域DEM数字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03-9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63
|
[6] |
陈传法, 刘凤英, 闫长青, 戴洪磊, 郭金运, 刘国林.
DEM建模的多面函数Huber抗差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803-80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56
|
[7] |
王玉着, 刘修国, 张唯.
并行化多流向策略的栅格河网提取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2): 1646-1652,168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45
|
[8] |
李精忠, 刘剑炜, 杨泽龙.
DEM数据谷地分维值的估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77-1281.
|
[9] |
李坚, 李德仁, 邵振峰.
一种并行计算的流数据Delaunay构网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794-798.
|
[10] |
朱莹, 刘学军, 赵静.
DEM构建中的断裂线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97-1101.
|
[11] |
王春, 刘学军, 汤国安, 陶旸.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46-149.
|
[12] |
王耀革, 朱长青, 王志伟.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整体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67-1470.
|
[13] |
陶旸, 汤国安, 王春, 孙京禄.
DEM子集划分对地形信息量计算的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63-1466.
|
[14] |
孙海, 王乘.
利用DEM的“环形”洪水淹没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8-951.
|
[15] |
汤国安, 刘学军, 房亮, 罗明良.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59-1066.
|
[16] |
许才军, 王华, 王江林.
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873-876.
|
[17] |
杨族桥, 郭庆胜.
基于提升方法的DEM多尺度表达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96-498.
|
[18] |
陈仁喜, 龙毅.
顾及三角形处理的TIN建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619-622.
|
[19]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20] |
孙善芳, 唐治锋, 杨春淮.
城市景观的视觉分析与模拟控制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54-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