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志斌, 王广利, 宋世泽, 张阿丽, 王宏.
归心测量中轮轨式VLBI天线的水平钢轨形变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0): 1498-150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50
|
[2] |
李斐, 邵先远, 曲春凯, 鄢建国, 郝卫峰, 叶茂, 杨轩, 金炜桐.
利用2006—2015年VLBI数据进行地球定向参数解算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1): 1581-158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65
|
[3] |
孙和平, 刘清超, 崔小明, 徐建桥.
利用重力和VLBI技术检测地球液态核的动力学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058-206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10
|
[4] |
李金岭, 黄飞, 孙中苗.
Ka波段天测与测地VLBI观测的利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257-2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23
|
[5] |
魏二虎, 刘文杰, WEI Jianan, 金双根, 刘经南.
VLBI和GPS观测联合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和日长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66-71,9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35
|
[6] |
刘鹂, 李金岭.
中国VLBI网测站参数解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62-26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05
|
[7] |
刘建, 王琪洁, 张昊.
利用端部效应改正的LS+AR模型进行日长变化预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16-919.
|
[8] |
李金岭, 郭丽, 孙中苗.
关于脉冲星参数的我国VLBI网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386-389.
|
[9] |
李金岭, 张津维.
利用GPS测量监测VLBI天线参考点的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387-1391.
|
[10] |
张志斌, 王广利, 刘祥, 唐正宏.
中国VLBI网观测地球定向参数能力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11-915.
|
[11] |
李金岭, 魏二虎, 孙中苗, 钱志瀚.
关于我国天测与测地VLBI网络未来建设的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70-673.
|
[12] |
魏二虎, 李雪川, 易慧, 刘经南.
利用2008年VLBI观测数据进行EOP参数的解算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88-990.
|
[13] |
魏二虎, 田晓静, 刘经南, 张瑞.
利用2008~2009年VLBI数据进行日长变化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09-1012.
|
[14] |
魏二虎, 刘经南, 潘培鲸.
近三年VLBI观测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75-1278.
|
[15] |
朱新慧, 孙付平, 秦勇.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4-608.
|
[16] |
江敏, 钟敏, 闫昊明.
1950~2003年日长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和厄尔尼诺现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03-705.
|
[17] |
钟敏, 闫昊明, 朱耀仲, 俞永强.
全球海洋角动量变化及其大地测量的约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97-702.
|
[18] |
张捍卫, 郑勇, 杜兰.
河外射电源地面VLBI观测的相对论时延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85-588.
|
[19] |
吴斌.
日长和地球引力场参数J2的长期和长周期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83-86.
|
[20] |
钟胜坚, 舒逢春, 李金岭, 吴徳, 何旋, 童锋贤.
利用中国VGOS站开展国际联测的EOP精度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