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平湘, 刘致曲, 杨杰, 孙维东, 黎旻懿, 任烨仙.
利用随机森林回归进行极化SAR土壤水分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405-41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31
|
[2] |
杨杰, 常永雷, 李平湘, 赵伶俐, 史磊.
采用螺旋散射的SAR极化定标参考地物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023-2029.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80
|
[3] |
徐亚明, 周校, 王鹏, 邢诚.
GB-SAR构建永久散射体网改正气象扰动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007-101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07
|
[4] |
李兰, 陈尔学, 李增元, 冯琦, 赵磊.
极化SAR K-Wishart分类器及其性能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498-150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49
|
[5] |
廖露, 李平湘, 杨杰, 常虹.
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互易性判断的SAR极化定标改进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042-104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96
|
[6] |
付海强, 汪长城, 朱建军, 解清华, 赵蓉.
Neumann分解理论在极化SAR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5): 607-611.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72
|
[7] |
魏恋欢, 廖明生, BALZ Timo, 张路.
高分辨率SAR层析成像建筑物叠掩散射体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536-54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460
|
[8] |
梁志锋, 凌飞龙, 陈尔学.
全极化SAR数据的最大后验概率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648-651.
|
[9] |
刘修国, 黄晓东, 陈启浩, 姜 萍.
归一化法消除全极化SAR影像Freeman分解中的不一致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257-261.
|
[10] |
.
归一化法消除全极化SAR影像Freeman分解中的不一致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257-261.
|
[11] |
黄晓东, 刘修国, 陈启浩, 陈奇.
一种综合多特征的全极化SAR建筑物分割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50-454.
|
[12] |
杨杰, 郎丰铠, 李德仁.
一种利用Cloude-Pottier分解和极化白化滤波的全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04-107.
|
[13] |
张斌, 杨然, 谢兴, 秦前清.
利用极化目标分解和WMRF的全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97-300.
|
[14] |
邓少平, 李平湘, 张继贤, 黄国满.
基于乘积模型的极化SAR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68-1171.
|
[15] |
张斌, 马国锐, 刘国英, 秦前清.
一种结合Freeman分解和散射熵的MRF多极化SAR影像分割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64-1067.
|
[16] |
巫兆聪, 欧阳群东, 胡忠文, 刘玲.
四分量散射模型在极化SAR相干斑滤波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763-766.
|
[17] |
杨英宝, 李艳雯.
基于极化合成理论的SAR目标最优极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51-954.
|
[18] |
张中山, 燕琴, 余洁, 李岩.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41-945.
|
[19] |
张海剑, 杨文, 邹同元, 孙洪.
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多极化SAR图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122-125.
|
[20] |
胡灿程, 汪长城, 沈鹏.
一种引入极化似然比检验的极化SAR滑坡形变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