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精忠, 高阿骥, 陈凯, 张勇.
一种面向DEM多尺度表达的傅里叶能量谱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1): 1938-194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15
|
[2] |
陈传法, 闫长青, 刘凤英, 赵娜, 刘国林.
一种综合考虑采样点水平和高程误差的DEM建模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739-74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695
|
[3] |
苟娇娇, 罗明良, 王飞.
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704-7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83
|
[4] |
徐志敏, 林志勇, 李雯静, 龙毅.
基于填挖方分析的DEM精度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167-117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06
|
[5] |
刘爱利, 丁浒, 田丹, 王丽, 王少峰.
基于坡度和坡向分析的DCT域DEM数字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03-9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63
|
[6] |
顾留碗, 王春, 李鹏, 王靖, 王壮壮.
利用DEM提取山顶点精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131-13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86
|
[7] |
朱丹, 董有福.
利用局部Morans I指数进行DEM地形简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80-284.
|
[8] |
王春, 汤国安, 戴仕宝, 江岭, 王靖.
DEM地形描述误差场量化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9): 1074-107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08
|
[9] |
陈楠.
DEM分辨率变化对坡度误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94-598.
|
[10] |
董有福, 汤国安.
利用地形信息强度进行DEM地形简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53-357.
|
[11] |
刘学军, 晋蓓, 胡加佩, 马锦绢.
格网DEM上径流长度计算误差的定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757-761.
|
[12] |
陈传法, 卢秀山.
利用改进非参数估计法的DEM误差置信区间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40-1343.
|
[13] |
宋敦江, 岳天祥, 杜正平, 陈传法.
简单地形特征建立DEM的HASM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373-1376.
|
[14] |
陈传法, 岳天祥.
基于条件模拟的DEM误差曲面实现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97-200.
|
[15] |
王俊, 江帆, 朱长青, 张跃.
利用等高线栅格化的DEM精度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52-955.
|
[16] |
陶旸, 汤国安, 王春, 孙京禄.
DEM子集划分对地形信息量计算的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63-1466.
|
[17] |
王春, 刘学军, 汤国安, 陶旸.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46-149.
|
[18] |
王耀革, 朱长青, 王志伟.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整体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67-1470.
|
[19] |
王甫红, 张小红, 黄劲松.
GPS单点测速的误差分析及精度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515-519.
|
[20] |
汤国安, 刘学军, 房亮, 罗明良.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59-1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