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从洲, 李可, 李贺, 童晓冲, 王习文.
遥感图像质量等级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279-128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92
|
[2] |
李延, 王大魁, 耿晶, 王树良.
数据质量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53-15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60
|
[3] |
汪汉胜, 相龙伟, WUPatrick, STEFFENHolger, 贾路路.
不同模型的地表质量异常一阶项、二阶项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147-2156, 224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44
|
[4] |
林宗坚, 苏国中, 申朝永, 吴博义.
主被动多传感器组合的宽角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37-154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15
|
[5] |
李德仁, 刘立坤, 邵振峰.
集成倾斜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环境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427-43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82
|
[6] |
王明, 李清泉, 胡庆武, 周檬.
面向众源开放街道地图空间数据的质量评价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90-1494.
|
[7] |
蔡华, 赵齐乐, 孙汉荣, 胡志刚.
GNSS实时数据质量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20-824.
|
[8] |
李德毅, 张海粟, 王树良, 伍爵博.
维基的词条质量检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387-1391.
|
[9] |
袁修孝.
当代航空摄影测量加密的几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1001-1006.
|
[10] |
张祖勋, 苏国中, 郑顺义, 张剑清.
OpenGL成像机理及其与摄影测量方位元素的相关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570-574.
|
[11] |
曾衍伟, 龚健雅.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及实现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686-690.
|
[12] |
刘大杰, 刘春.
GIS数字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方案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348-352,361.
|
[13] |
张保钢, 朱凌, 朱光.
GIS中位置信息的通用数据质量模型及其质量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4-137,141.
|
[14] |
何宗宜, 屠龙海.
地图质量评判的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21-226.
|
[15] |
赵国传, 刘京宏.
书刊文字排印质量的定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1): 87-90.
|
[16] |
宣家斌, 李相华, 孙和利.
小像幅航空摄影中若干技术要求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13-117.
|
[17] |
单杰, 李德仁.
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的质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6-15.
|
[18] |
吴祖义, 孙和利.
航空摄影最佳曝光量的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2): 24-30.
|
[19] |
杨素琴.
光学成象质量评价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4): 63-70.
|
[20] |
航测与遥感系.
王之卓教授对于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贡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3): 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