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红飞, 刘思伟, 姬剑锋, 周庆勇.
X射线脉冲星信号辐射的数值模拟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79-8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27
|
[2] |
赵丹宁, 雷雨.
GLONASS星载原子钟的长期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6): 895-90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33
|
[3] |
伍贻威, 杨斌, 肖胜红, 王茂磊.
原子钟模型和频率稳定度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226-123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58
|
[4] |
刘帅, 贾小林, 孙大伟.
GNSS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277-28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344
|
[5] |
魏二虎, 王凌轩, 张帅, 刘经南.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环火探测器同步定位和授时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035-103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37
|
[6] |
王宁, 王宇谱, 李林阳, 翟树峰, 吕志平.
BDS星载原子钟频率稳定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256-126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806
|
[7] |
张彩红, 刘经南, 聂桂根, 程炜为.
利用综合脉冲星时实现地球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589-59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85
|
[8] |
钱 闯, 刘 晖, 丁志刚, 郑洪艳.
顾及非构造形变的参考站长期稳定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59-1265.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30715
|
[9] |
杨成伟, 郑建华, 李明涛, 高东.
晕轨道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和轨道维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58-261.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71
|
[10] |
李金岭, 郭丽, 孙中苗.
关于脉冲星参数的我国VLBI网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386-389.
|
[11] |
罗楠, 许录平, 张华, 谢强.
IMU辅助X射线脉冲星的深空探测器精确定姿方法及仿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49-1054.
|
[12] |
苏哲, 许录平, 刘勍, 王勇.
一种利用三阶互小波累积量的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时间延迟测量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4-17.
|
[13] |
孙守明, 郑伟, 汤国建.
利用X射线脉冲星进行同步定位/授时的可观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68-1072.
|
[14] |
杜志静, 赵文宇, 刘杰, 张首刚.
脉冲激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236-1240.
|
[15] |
毛悦, 陈建鹏, 戴伟, 贾小林.
星载原子钟稳定性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82-1186.
|
[16] |
毛悦, 宋小勇, 贾小林, 吴显兵.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动力学定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500-503.
|
[17] |
郭海荣, 杨元喜.
导航卫星原子钟时域频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18-221.
|
[18] |
毛悦, 宋小勇.
X射线脉冲星导航几何法确定航天器位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790-793.
|
[19] |
毛悦, 宋小勇, 冯来平.
X射线脉冲星导航可见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22-225.
|
[20] |
毛悦, 宋小勇.
脉冲星时间模型精化及延迟修正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81-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