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家耀.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535-1545.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79
|
[2] |
刘兵, 孟立秋.
扩展现实与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展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2): 2047-2053.
doi: 10.13203/j.whugis20220759
|
[3] |
李维炼, 朱军, 张昀昊, 付林, 胡亚, 尹灵芝, 戴义.
空间语义约束的泥石流灾害VR场景融合建模及交互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7): 1073-1081.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29
|
[4] |
徐丙立, 荆涛, 林珲, 杜君, 朱刚.
利用CryEngine构建虚拟地理环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28-3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68
|
[5] |
张志华, 侯恩科, 罗晓霞, 邓念东.
巷道与地层交切建模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96-499.
doi: 10.13203/j.whugis20120507
|
[6] |
陈建群, 吴勰, 王振兴, 朱建军.
鄱阳湖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888-891.
|
[7] |
陈家赢, 陈能成, 王伟, 胡楚丽.
基于SensorML的遥感卫星传感器建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71-974.
|
[8] |
唐丽玉, 陈崇成, 林定.
利用HLA的分布式虚拟森林环境构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53-355.
|
[9] |
李文航, 龚建华, 周洁萍.
协同虚拟地理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89-292.
|
[10] |
魏占营, 王宝山, 李青元.
地下巷道的三维建模及C(++)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50-653.
|
[11] |
程朋根, 龚健雅, 史文中, 刘少华.
基于似三棱柱体的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02-307.
|
[12] |
尚涛, 刘永.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渠道自动控制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68-371,375.
|
[13] |
赵晓光, 徐德, 谭民.
基于虚拟监控技术的机器人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33-237.
|
[14] |
陈江平, 傅仲良, 边馥苓, 沙宗尧.
基于特征数据的VRML建模在Web GIS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538-542.
|
[15] |
熊汉江, 龚健雅, 朱庆.
数码城市空间数据模型与可视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393-398.
|
[16] |
马飞.
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
[17] |
洪琨彬, 李惠超, 韦穗, 周敏彤.
场分立体显示系统的硬件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68-271.
|
[18] |
龚健雅, 朱欣焰, 李爱勤, 吴华意.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吉奥之星NT版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187-190,194.
|
[19] |
李清泉, 李德仁.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28-133.
|
[20] |
蓝运超, 杨仁.
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8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