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朋根, 岳琛.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1): 1927-1937.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82
|
[2] |
张紫怡, 刘艳芳, 张扬, 刘耀林, 陆砚池, 任其然.
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对影响因子的空间响应——以福建省生态功能区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11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700
|
[3] |
朱冬雨, 陈涛, 牛瑞卿, 甄娜.
利用移动窗口遥感生态指数分析矿区生态环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341-347.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22
|
[4] |
魏伟, 颉耀文, 魏晓旭, 颉斌斌, 张强, 郝媛媛.
基于CLUE-S模型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306-1315.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51
|
[5] |
裴欢, 房世峰, 覃志豪, 侯春良.
干旱区绿洲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吐鲁番绿洲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28-532.
|
[6] |
陈萍, 王兴玲, 陈晓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750-755.
|
[7] |
刘海, 王兴玲, 陈晓玲, 陆建忠.
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的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118-121.
|
[8] |
庞小平, 鄂栋臣, 王自磐, 孙芳蒂.
基于GIS的南极无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74-1177.
|
[9] |
俞艳, 何建华, 袁艳斌.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73-276.
|
[10] |
樊敏, 刘耀林, 吴艳娟, 杨啸滪.
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86-989.
|
[11] |
吴开亚, 金菊良, 王玲杰, 王文圣.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方法在区域生态足迹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73-977.
|
[12] |
赵曦, 刘耀林, 刘艳芳.
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68-1171.
|
[13] |
钟晓青, 赵永亮, 钟山, 司寰.
我国1978~2004年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动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1022-1026.
|
[14] |
喻丹丹, 何炎祥, 涂国庆.
基于市场规则的SIG资源管理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37-840.
|
[15] |
余洁, 边馥苓, 胡炳清.
基于GIS和SD方法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8-24.
|
[16] |
孙华, 李云梅, 王秀珍, 倪绍祥.
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浙江仙居县永安溪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77-181.
|
[17] |
刘艳芳, 明冬萍, 杨建宇.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93-498,515.
|
[18] |
刘少创.
草场资源分类专家系统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1): 45-51.
|
[19] |
程涛, 李德仁, 舒宁.
草场资源遥感调查专家系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41-47.
|
[20] |
宣家斌, S. A. Hempenius.
航摄底片信息容量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4): 2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