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小峰, 耿则勋, 娄博, 宋向.
空间目标三维姿态估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 96-101+111.
|
[2] |
刘远刚, 郭庆胜, 孙雅庚, 林青, 郑春燕.
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的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64-268.
|
[3] |
孙雅庚, 郭庆胜, 刘远刚, 吕秀琴, 郑春燕.
顾及格式塔原则的建筑物群移位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69-273.
|
[4] |
李精忠, 刘剑炜, 杨泽龙.
DEM数据谷地分维值的估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77-1281.
|
[5] |
刘繁明, 姚剑奇, 李艳.
一种骨架提取的海洋重力适配区域局部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28-43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15
|
[6] |
李霖, 于忠海, 李桢, 向竹君.
全景景观地图中地形局部变形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35-1338.
|
[7] |
何楚, 张宇, 廖紫纤, 廖明生.
基于分层自适应部分模型的遥感图像飞机目标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656-660.
|
[8] |
冯国虎, 章大勇, 吴文启.
单目视觉下基于对偶四元数的运动目标位姿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47-1150.
|
[9] |
刘启亮, 李光强, 邓敏.
一种基于局部分布的空间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73-377.
|
[10] |
邓敏, 陈杰, 李志林.
计算地图线目标分形维数的缓冲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45-747.
|
[11] |
毛建华.
地图目标移位的面目标变形约束及其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69-272.
|
[12] |
李雯静, 毋河海.
地图目标在制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机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09-312.
|
[13] |
于子凡, 林宗坚.
基于图像表面积的分形布朗运动分数维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61-165.
|
[14] |
蔡金华, 龙毅, 毋河海, 陈丹.
基于反S数学模型的地图目标分形无标度区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49-253.
|
[15] |
毛建华, 郭庆胜.
地图目标移位的空间关系维护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92-495.
|
[16] |
毋河海.
分维扩展的数值试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29-336.
|
[17] |
舒宁.
卫星遥感影像纹理分析与分形分维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70-373.
|
[18] |
李伟生.
矢量电子地图的线目标在线简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46-150.
|
[19] |
杨玉荣.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貌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54-158.
|
[20] |
湛少锋.
关于部分变元的非常稳定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8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