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华意, 刘波, 李大军, 凌南燕.
空间对象拓扑关系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69-1276.
|
[2] |
沈敬伟, 闾国年, 温永宁, 吴明光.
拓扑和方向空间关系组合描述及其相互约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05-1308.
|
[3] |
汪西莉, 覃婧婵, 曹菡, 师军.
基于SRC-Ontology的空间拓扑关系拓展表示方法及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39-343.
|
[4] |
王新洲.
论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数据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1-4.
|
[5] |
郭庆胜, 刘小利, 陈宇箭.
线与线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组合推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39-42.
|
[6] |
郭庆胜, 丁虹, 刘浩, 刘小利.
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拓扑关系的组合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28-731.
|
[7] |
王紫生, 边馥苓.
利用数据分解与合成法实现基于XML的空间数据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26-229.
|
[8] |
郭庆胜, 陈宇箭, 刘浩.
线与面的空间拓扑关系组合推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29-532.
|
[9] |
艾廷华, 成建国.
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有关问题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377-382.
|
[10] |
李俊, 关佶红, 李玉珍.
GML空间数据存储映射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71-1074.
|
[11] |
邹逸江, 李德仁, 王任享.
空间数据立方体分析操作原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822-826.
|
[12] |
杜晓初, 郭庆胜, 丁虹.
宽边界区域拓扑关系量化分析与抽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1021-1024.
|
[13] |
郭庆胜, 杜晓初.
不确定性线状目标之间拓扑关系的描述与判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827-831.
|
[14] |
徐志红, 边馥苓.
地籍空间实体及其时空拓扑关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522-527.
|
[15] |
李德仁, 王树良, 史文中, 王新洲.
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491-499.
|
[16] |
葛咏, 潘正风, 邢细涛.
施工总图空间数据结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78-182.
|
[17] |
朱欣焰, 龚健雅, 黄俊韬, 熊汉江.
GeoStar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22-126.
|
[18] |
罗德安, 廖丽琼.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地籍空间数据存储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16-520.
|
[19] |
张巍, 许云涛, 龚健雅.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18-22.
|
[20] |
邓朝晖, 卢健, 林宗坚.
基于子图运算的空间数据拓扑关系及其自动生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