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可人, 张乐乐, 宋闯, 李振洪, 卓冠晨, 许强.
川藏铁路沿线Sentinel-1影像几何畸变与升降轨适宜性定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0): 1450-146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130
|
[2] |
仇阿根, 张杨, 罗宁, 赵习枝, 刘佳澄, 何望君.
结合微服务和中台理念的减灾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8): 1288-129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124
|
[3] |
曾兴国, 任福, 杜清运, 唐岭军.
公众参与式地图制图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50-953.
|
[4] |
徐卓揆, 朱建军.
利用代码迁移进行WPS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70-373.
|
[5] |
何亚文, 杜云艳, 苏奋振, 肖如林.
利用空间信息网格的海流场远程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50-352.
|
[6] |
赵齐乐, 楼益栋.
基于Web的GNSS数据精密分析与服务——系统设计及产品定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59-1362.
|
[7] |
章汉武, 桂志鹏, 吴华意.
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33-536.
|
[8] |
李德仁, 宾洪超, 邵振峰.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1-6.
|
[9] |
俞艳, 何建华, 袁艳斌.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73-276.
|
[10] |
张佩云, 黄波, 孙亚民.
基于语义匹配和QoS的Web服务混合选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37-541.
|
[11] |
李德仁, 黄俊华, 邵振峰.
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共享平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881-885.
|
[12] |
林爱文, 庞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624-627.
|
[13] |
周脚根, 边馥苓.
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52-355.
|
[14] |
刘耀林, 焦利民.
基于计算智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283-287.
|
[15] |
李德仁, 易华蓉, 江志军.
论网格技术及其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57-761.
|
[16] |
程起敏, 杨崇俊, 刘冬林, 高亮.
基于Internet的车辆监控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816-821.
|
[17] |
焦利民, 刘耀林.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13-516.
|
[18] |
詹庆明, 周婕, 肖映辉.
用GIS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67-171.
|
[19] |
刘耀林, 刘艳芳, 夏早发.
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1-75.
|
[20] |
郭庆胜.
微机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