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精忠, 张津铭.
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光滑边界面状要素Morphing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8): 1104-110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57
|
[2] |
顾留碗, 王春, 李鹏, 王靖, 王壮壮.
利用DEM提取山顶点精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131-13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86
|
[3] |
林祥国.
集成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的DEM内插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96-90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97
|
[4] |
李精忠, 刘剑炜, 杨泽龙.
DEM数据谷地分维值的估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277-1281.
|
[5] |
魏占营, 段敏燕, 李青元.
利用钻孔数据构建无缝三维地层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83-1386.
|
[6] |
黄海兰, 王正涛, 金涛勇, 超能芳.
利用ICESat激光测高数据确定极地冰盖高程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21-1223.
|
[7] |
陈亮, 朱长青, 任娜, 朱一姝.
利用小波变换的视频GIS数据数字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56-1259.
|
[8] |
朱莹, 刘学军, 赵静.
DEM构建中的断裂线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97-1101.
|
[9] |
李宗春, 邓勇, 张冠宇, 杨晓晖.
变形测量异常数据处理中小波变换最佳级数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85-288.
|
[10] |
杨博雄, 柳林, 秦前清.
基于形态小波的地震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785-788.
|
[11] |
王春, 刘学军, 汤国安, 陶旸.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46-149.
|
[12] |
李清泉, 黄练, 谭文霞.
基于道路特征的海量GPS监控数据压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337-340.
|
[13] |
汤国安, 刘学军, 房亮, 罗明良.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59-1066.
|
[14] |
杨族桥, 郭庆胜.
基于提升方法的DEM多尺度表达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96-498.
|
[15] |
柴登峰, 舒宁, 张剑清.
利用匹配直线解求变换参数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99-202.
|
[16] |
吴凡, 祝国瑞.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貌多尺度表达与自动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70-176.
|
[17] |
尤红建, 刘少创, 刘彤, 李树楷.
机载三维成像仪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26-530.
|
[18]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19] |
刘良明, 李德仁.
基于辅助数据的遥感干旱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00-305.
|
[20] |
耿则勋.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保持量测精度的压缩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