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超, 郝卫峰, 程青, 罗杰, 李斐.
格陵兰地区GLASS反照率产品质量评价及反照率变化趋势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1): 1917-192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97
|
[2] |
伍丰丰, 黄海军, 任青阳, 樊文有, 陈洁, 潘雄.
综合半参数核估计与正则化方法的航空重力向下延拓模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563-1569.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91
|
[3] |
韩谷怀, 秦其明, 任华忠, 汪子豪.
利用AB算法进行高分四号卫星数据反照率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4): 542-549.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1
|
[4] |
崔生成, 朱文越, 杨世植, 李学彬.
基于正则化的地表反射特性参数反演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264-127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44
|
[5] |
佃袁勇, 杨光, 方圣辉.
傅里叶谱纹理和光谱信息结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表覆盖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362-36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52
|
[6] |
刘会增, 石铁柱, 王俊杰, 陈奕云, 邬国锋.
利用区域土壤光谱库研究土壤有机碳反演模型传递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89-89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94
|
[7] |
殷亚秋, 李家国, 余涛, 鞠颂, 米晓飞, 侯海倩.
结合正则化最小二乘进行高空间分辨率四波段相机云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190-19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08
|
[8] |
唐利民, 朱建军.
软土路基沉降泊松模型的正则化牛顿迭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69-73.
|
[9] |
张波, 张红, 王子玮, 王超.
电磁散射模型应用于单景高分辨率SAR影像建筑物高度反演的解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460-1463.
|
[10] |
刘良明, 徐琪, 胡玥, 黄蕾.
利用非线性NDSI模型进行积雪覆盖率反演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34-536.
|
[11] |
陶肖静, 朱建军, 田玉淼.
半参数模型中影响正则化参数的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98-301.
|
[12] |
牟忠凯, 隋立芬, 张清华, 甘雨.
顾及线性化模型误差补偿的卡尔曼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73-1076.
|
[13] |
崔生成, 杨世植, 乔延利, 赵强.
基于偏差原则和正则化方法反演晴空地表BRDF和反照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98-503.
|
[14] |
郑作亚, 卢秀山, 韩晓冬.
基于一类新小波函数基的GPS相位观测值周跳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39-643.
|
[15] |
赵红蕊, 唐中实, 李小文.
非线性不适定遥感反演中正则化参数的定量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77-580.
|
[16] |
赵红蕊, 唐中实, 李小文.
线性正则化遥感反演中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531-535.
|
[17] |
童小华, 谢欢, 仇雁翎, 赵建夫.
黄浦江上游水域的多光谱遥感水质监测与反演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51-854.
|
[18] |
麻金继, 杨世植, 王先兵, 王家成.
利用MODIS图像反演海岸与海岛的地物光谱反射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91-795.
|
[19] |
李均力, 贾永红.
基于分辨率退化模型的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02-306.
|
[20] |
韩秀珍, 马建文, 刘志丽, 刘正军.
沙尘源区AVHRR反照率时序变化与TSP的对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29-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