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天河, 杨元元, 穆大鹏, 尹鹏.
近海海平面变化成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750-1757.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43
|
[2] |
陈宇伦, 陈丹妮, 李熙.
利用城市公共摄像头分析夜间灯光变化规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318-1327.
doi: 10.13203/j.whugis20220235
|
[3] |
张绍成, 黄龙强, 殷飞, 侯威震.
星基反演TEC与地基GNSS TEC数据融合可行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4): 557-56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3
|
[4] |
苟娇娇, 罗明良, 王飞.
影响黄土高原集水面积阈值的地形因子主成分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704-7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83
|
[5] |
张胜军, 李建成, 褚永海, 孔祥雪.
基于Cryosat和Jason1GM数据的垂线偏差计算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012-1017.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96
|
[6] |
王泽民, 车国伟, 安家春.
南极威德尔海电离层异常的综合观测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21-142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0
|
[7] |
田晶, 何遒, 周梦杰.
运用主成分分析识别道路网中的网格模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604-607.
|
[8] |
金涛勇, 胡敏章, 蒋涛, 张守建.
卫星测高资料的电离层延迟改正交叉检验与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58-661.
|
[9] |
杨元德, 汪海洪, 鄂栋臣, 黄金维.
复杂海域ERS-1卫星测高波形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48-50.
|
[10] |
孙佳龙, 郭金运, 常晓涛, 郭淑艳.
利用卫星测高和重力的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01-406.
|
[11] |
王虎彪, 王勇, 陆洋, 周旭华.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及其邻域1.5′×1.5′重力异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92-1295.
|
[12] |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曹勇.
以相邻点海面高度差为观测量的沿迹调和分析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1003-1006.
|
[13] |
王正涛, 李建成, 晁定波, 姜卫平.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面高月异常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699-703.
|
[14] |
史红岭, 陆洋, 王勇.
CHAMP重力卫星结果在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初步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48-51.
|
[15] |
晁定波, 姚运生, 李建成, 徐菊生.
南海海盆测高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解释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43-347.
|
[16] |
李建成, 姜卫平, 章磊.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40-45.
|
[17] |
章传银, 李建成, 晁定波.
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00-504.
|
[18] |
陈俊勇, 李建成, 晁定波.
用T/P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高及海面地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4): 321-326.
|
[19] |
郭仁忠, 张克权.
Q型聚类分析中变量相关性的处理方法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3): 64-78.
|
[20] |
周东旭, 冯义楷, 张化疑, 付延光, 唐秋华.
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近25年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