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建, 徐荣攀, 李敏, 唐卫明, 邹璇, 施闯.
基于BDS的广东省坐标框架建立及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6): 874-87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53
|
[2] |
许才军, 周力璇, 尹智.
2013年Ms 7.0级中国芦山地震断层曲面模型的构建及其滑动分布的大地测量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65-167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40
|
[3] |
顾国华, 王武星.
2016年新西兰7.8级大地震GPS观测结果与弹性回跳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73-1680.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86
|
[4] |
秦显平, 杨元喜, 崔先强.
椭球参数对北斗与gps广播星历计算互操作性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37-1241.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30475
|
[5] |
翟振和, 孙中苗, 王兴涛, 刘晓刚.
利用级数展开法确定区域大地水准面的重力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25-1429.
|
[6] |
李志才, 张鹏, 温扬茂, 廖瑛.
利用GPS和海底基准点观测形变反演日本大地震(Mw 9.0)同震断层滑动分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40-43.
|
[7] |
许超钤, 姚宜斌, 张豹, 严凤.
2010-08-01太阳风暴对电离层及GPS测量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689-693.
|
[8] |
李金岭, 张津维.
利用GPS测量监测VLBI天线参考点的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387-1391.
|
[9] |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山西地堑系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95-198.
|
[10] |
文汉江, 刘焕玲, 常晓涛, 程鹏飞.
利用GPS测量检核ICESAT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62-266.
|
[11] |
许才军, 王乐洋.
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57-462.
|
[12] |
戴吾蛟, 丁晓利, 朱建军.
基于观测值质量指标的GPS观测量随机模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718-722.
|
[13] |
王贵文, 王泽民, 殷海涛.
基于三差观测量的实时动态GPS周跳修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711-714.
|
[14] |
赵建虎, 张红梅, JohnEHughesClarke, 王胜平.
多波束测量中换能器瞬时精密高程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983-986.
|
[15] |
王磊, 翟国君, 赵俊生, 暴景阳.
一种利用GPS进行船只姿态测量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71-1074.
|
[16] |
党亚民, 程传录, 陈俊勇, 张鹏.
2005珠峰测高GPS测量及其数据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297-300.
|
[17] |
周红进, 许江宁, 马恒, 边少锋.
GPS与全站仪组合测量载体航向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10-513.
|
[18] |
孙中苗, 夏哲仁, 肖云, 李迎春.
航空重力测量的偏心改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5-68.
|
[19] |
许才军, 李志才.
轮回搜索-贝叶斯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58-662.
|
[20] |
石磐, 孙中苗, 肖云.
航空重力测量中水平加速度改正的计算与频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49-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