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亭, 李艳红, 彭清山.
一种基于标准纬线变更的瓦片索引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122-125.
|
[2] |
郭峰林, 胡鹏, 白轶多, 王玉萍.
移动电子地图中伪3D可视化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 79-82.
|
[3] |
谢超, 陈毓芬, 王英杰, 马惠军.
基于模块化的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机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55-1259.
|
[4] |
谢超, 陈毓芬, 王英杰, 柯希林.
基于参数化模板技术的电子地图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56-960.
|
[5] |
杨必胜, 孙丽.
导航电子地图的自适应多尺度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363-366.
|
[6] |
李连营, 许小兰, 吴中恒, 周祖浩.
多源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融合更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09-412.
|
[7] |
艾廷华, 王洪.
电子航道图与航标遥测监控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347-352.
|
[8] |
艾廷华, 梁蕊.
导航电子地图的变比例尺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27-130.
|
[9] |
徐智勇, 艾廷华, 危拥军, 祝国瑞.
三维地图符号视觉参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57-560.
|
[10] |
祝国瑞, 徐智勇, 吴小芳.
基于多重变换组合的动态地图符号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48-551.
|
[11] |
任福, 杜清运, 蔡忠亮.
区域电子地图工程设计模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01-304.
|
[12] |
王洪, 艾廷华, 祝国瑞.
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25-528.
|
[13] |
蔡忠亮, 毋河海, 邬国锋, 杜清运.
基于电子地图的超媒体数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459-464.
|
[14] |
杜清运, 邬国锋, 蔡忠亮.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18-24.
|
[15] |
粟松廷.
单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多级表现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58-161.
|
[16] |
艾廷华.
动态符号与动态地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47-51.
|
[17] |
李伟生.
矢量电子地图的线目标在线简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46-150.
|
[18] |
艾廷华.
电子新技术条件下的地图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42-145.
|
[19] |
游涟, 胡鹏.
超文本电子地图集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6-78.
|
[20] |
姜栋, 赵文吉, 王艳慧, 万碧玉.
地理加权回归的城市道路时空运行态势空间网格计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