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山洪.
深空探测器射电跟踪数据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2): 323-323.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85
|
[2] |
赵之若, 王少宇, 王心宇, 钟燕飞.
一种改进的火星车多光谱影像深度新颖目标探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328-1335.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19
|
[3] |
白燕, 卢晓春, 高天.
基于单点伪距归算的星间链路时间同步改进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7): 1044-1052.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56
|
[4] |
刘山洪, 鄢建国, 杨轩, 叶茂, 金炜桐, 李斐.
水星探测器精密定轨软件研制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4): 510-51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11
|
[5] |
唐桂芬, 杨伟锋, 苏冉冉, 夏爱民.
基于星地/星间联合观测的时间比对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2): 183-18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66
|
[6] |
金炜桐, 李斐, 杨轩, 鄢建国, 叶茂, 郝卫峰, 曲春凯.
行星际深空探测中双程测速的高精度计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483-1489.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20
|
[7] |
宋敏, 袁运斌.
火星探测巡航段自主导航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52-95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78
|
[8] |
张倩倩, 韩松辉, 杜兰, 归庆明.
星地时间同步钟差异常处理的Bayesian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72-77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66
|
[9] |
昌胜骐, 黄勇, 李培佳, 胡小工.
利用不同月球重力场模型分析嫦娥三号定轨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427-1432, 143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32
|
[10] |
郝卫峰, 叶茂, 李斐, 张胜凯, 朱婷婷.
南极长城站建立深空测控站的可行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360-136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20
|
[11] |
刘鹂, 李金岭.
中国VLBI网测站参数解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62-26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05
|
[12] |
郑坤, 董绪荣, 杨洋, 李晓宇.
一种基于GEO星间链路的导航系统时间同步新体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163-1167.
|
[13] |
李瑞锋, 王元明.
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技术在COMPASS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42-844.
|
[14] |
严韦, 魏二虎, 刘经南.
ΔVLBI用于“嫦娥一号”地月转移轨道段定轨及EOP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60-962.
|
[15] |
崔先强, 杨元喜, 许国昌.
将GPS广播星历算法作为低轨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定轨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78-1481.
|
[16] |
朱智勤, 吴玉宏, 羊远新.
GPS/INS组合系统中时间同步的模块化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30-832.
|
[17] |
徐卫明, 殷晓冬, 王春瑞.
利用海面传感器网络的协同定位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15-1418.
|
[18] |
章红平, 杨蜀江.
接收机五参数定位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12-1315.
|
[19] |
杨涛, 王玮, 朱智勤.
GPS/SINS组合系统时间同步误差的分析与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81-1184.
|
[20] |
吴江飞, 黄珹.
一种采样型平方根滤波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696-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