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军龙, 任金卫, 徐岳仁, 陈长云.
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78-1382.
|
[2] |
刘利钊, 魏鹏, 王颖, 李茂青.
对基于可信计算的网格行为信任模型的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5): 587-590.
|
[3] |
曾怡, 刘定生, 李国庆.
基于代理的异构空间数据网格互操作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782-785.
|
[4] |
何亚文, 杜云艳, 苏奋振, 肖如林.
利用空间信息网格的海流场远程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50-352.
|
[5] |
杜清运, 熊岚, 任福, 胡洪良.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管理网格体系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38-141.
|
[6] |
张佩云, 黄波, 孙亚民.
基于语义匹配和QoS的Web服务混合选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37-541.
|
[7] |
孟令奎, 张文, FrankZhigangWANG.
基于层次化P2P协议的网格空间数据库系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33-1236.
|
[8] |
姬晓波, 陈蜀宇, 田东, 王荣斌.
高效可扩展的网格系统动态故障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0): 1046-1050.
|
[9] |
李德仁, 宾洪超, 邵振峰.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1-6.
|
[10] |
孟令奎, 吴沉寒, 周新忠.
一种面向角色任务分解的网格三维GIS处理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10-914.
|
[11] |
张祖勋.
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W)到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565-571.
|
[12] |
李德仁, 胡庆武.
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空间信息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77-380.
|
[13] |
周脚根, 边馥苓.
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52-355.
|
[14] |
俞艳, 郭庆胜, 何建华, 刘玉春.
基于Web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PSE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44-547.
|
[15] |
金宝轩, 边馥苓.
面向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网格框架体系及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920-923.
|
[16] |
崔巍, 李德仁.
基于本体与LDAP的空间信息网格资源管理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49-552.
|
[17] |
李德仁.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53-756.
|
[18] |
于雷易.
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53-156.
|
[19] |
李德仁, 崔巍.
空间信息语义网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47-851.
|
[20] |
张爱宁.
矢量网格法实现多边形地图叠置的前提论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2): 5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