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嘉琛, 刘根友, 郭爱智, 陈润静.
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 38-45, 10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12
|
[2] |
钟何平, 唐劲松, 张森, 黄攀.
集群环境下的复合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363-136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23
|
[3] |
钟何平, 唐劲松, 张森, 田振.
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分块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385-139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73
|
[4] |
徐曦煜, 王振占, 许可.
激光站在星载雷达高度计绝对定标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103-10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42
|
[5] |
钟何平, 田振, 吴浩然, 张森, 唐劲松.
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并行质量引导相位解缠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130-13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28
|
[6] |
罗海滨, 何秀凤.
GPS控制点辅助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630-63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56
|
[7] |
钟何平, 田振, 吴浩然, 徐魁, 唐劲松.
非递归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及其优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411-141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85
|
[8] |
钟何平, 周萌, 唐劲松.
一种分区域的复合相位解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2): 1671-167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01
|
[9] |
钟何平, 张森, 田振, 唐劲松.
异构环境下的快速质量引导相位解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6): 756-76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518
|
[10] |
孙晗伟, 曾涛, 杨健, 李文梅.
SAR残余相位误差对森林高度反演影响的全链路模拟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153-158.
|
[11] |
江国焰, 许才军, 李明峰, 温扬茂.
利用两种z变换算法的PS-DInSAR相位解缠与等价性证明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38-341.
|
[12] |
张红敏, 靳国旺, 徐青, 秦志远.
利用差分滤波进行多基线InSAR相位解缠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30-1034.
|
[13] |
钟何平, 唐劲松, 张森, 陈鸣.
利用量化质量图和优先队列的快速相位解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42-345.
|
[14] |
王丽娟, 蒋厚军, 达汉桥, 廖明生.
统计费用网络流相位解缠并行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61-1064.
|
[15] |
刘国林, 郝华东, 陶秋香.
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及其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74-1178.
|
[16] |
杨敏, 汪云甲.
ESDA支持下的GPS高程转换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56-560.
|
[17] |
孙海燕.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的若干讨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2-64.
|
[18] |
王泽民, 柳景斌.
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23-727.
|
[19] |
詹总谦, 钱俊, 舒宁.
基于区域分割和编码的相位解缠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316-320.
|
[20] |
黄谟涛, 管铮.
扰动质点模型构制与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4): 304-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