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永鹤, 卢焕章.
基于多结构元素复合滤波的形态学边缘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50-53.
|
[2] |
李平湘, 邓少平, 张继贤, 杨杰.
利用自适应最优极化对比增强检测SAR影像边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789-793.
|
[3] |
吴炜, 骆剑承, 沈占锋, 朱志文.
光谱和形状特征相结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建筑物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00-805.
|
[4] |
晏实江, 汤国安, 李发源, 董有福.
利用DEM边缘检测进行黄土地貌沟沿线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63-367.
|
[5] |
张浩, 蔡晋辉, 周泽魁.
DS证据理论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105-108.
|
[6] |
赖志坤, 朱欣焰.
基于差异信息理论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84-587.
|
[7] |
张静, 王国宏, 林雪原.
一种基于正则化方法的SAR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64-867.
|
[8] |
刘俊怡, 李德仁, 李微, 梅新.
一种基于均值比率和最佳熵的SAR影像边缘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494-497.
|
[9] |
费浦生, 王文波.
基于小波增强的改进多尺度形态梯度边缘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20-123.
|
[10] |
胡鹏, 傅仲良, 陈楠.
利用灰色理论进行图像边缘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11-414.
|
[11] |
林宗坚, 崔红霞, 孙杰, 刘丽.
数码相机的畸变差检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22-125.
|
[12] |
王晖, 卢健.
基于预测的边缘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23-26.
|
[13] |
袁志勇, 查桂峰, 陈绵云, 张仁宏.
基于反对称小波的车型识别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60-563.
|
[14] |
阎平, 江万寿.
一种基于灰度剖面分析的边缘提取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18-520.
|
[15] |
吴乐茂, 舒宁.
Marr方法在多波段遥感影像边缘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34-39.
|
[16] |
张晓东, 李德仁, 蔡东翔, 马洪超.
à trous小波分解在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29-33.
|
[17] |
巫兆聪, 方圣辉.
基于分形理论的SAR图像边缘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334-337.
|
[18] |
朱长青.
小波分析理论·应用模型与影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8-188.
|
[19] |
陶闯, 林宗坚.
一种具有抗弱边缘能力的航空影像房屋自动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01-107.
|
[20] |
吕言.
序贯一维型边缘检测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5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