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志祥, 倪雅倩, 黄守倩.
融合Markov与多类机器学习模型的个体出行位置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6): 799-80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04
|
[2] |
刘小俊, 胡志华, 潘少明.
智慧城市云存储系统中的副本量控制策略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9): 1205-12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40
|
[3] |
武雪玲, 沈少青, 牛瑞卿.
GIS支持下应用PSO-SVM模型预测滑坡易发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665-671.
doi: 10.13203/j.whugis20130566
|
[4] |
段功豪, 牛瑞卿, 赵艳南, 张凯翔, 咬登魁.
基于动态指数平滑模型的降雨诱发型滑坡预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58-96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76
|
[5] |
孟成, 彭明军, 鄂栋臣, 黄炜.
一种可动态修正的建设用地预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95-99.
|
[6] |
祁春燕, 邱国庆, 张海荣.
底板突水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53-156,247.
|
[7] |
魏二虎, 李智强, 龚光裕, 张帅.
极移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与预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20-1424.
|
[8] |
张昊, 王琪洁, 朱建军, 张晓红.
对钱德勒参数进行时变修正的CLS+AR模型在极移预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86-289.
|
[9] |
杨露菁, 郝威, 王德石.
基于静态模型的多视角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26-30.
|
[10] |
李子阳, 郭丽, 顾冲时.
大坝监测资料的时变Kalman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91-995.
|
[11] |
张绪冰, 关泽群, 虞欣, 胡守庚.
一种结合整型最佳谱间预测与SPIHT的MODIS影像无损压缩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04-307.
|
[12] |
朱元泓.
一种新的网目印刷光谱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54-657.
|
[13] |
苗作华, 刘耀林, 王海军.
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加权模糊-马尔可夫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05-308.
|
[14] |
汪孔政.
时变参数PGM(1,1)变形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56-459.
|
[15] |
姚吉利.
三维坐标转换的静态滤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25-828.
|
[16] |
王晖, 卢健.
基于预测的边缘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23-26.
|
[17] |
刘耀林, 刘艳芳, 张玉梅.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575-579,596.
|
[18] |
周世健, 赖志坤, 藏德彦, 鲁铁定.
加权灰色预测模型及其计算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51-455.
|
[19] |
方国柱, 张正禄, 章传银.
工程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信息量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44-349.
|
[20] |
万幼川, 李植生, 梁小民, 刘良明.
湖泊水质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75-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