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俊楠, 刘海砚, 陈晓慧, 郭漩, 赵清波, 刘建湘, 康磊.
顾及语义知识的地理空间数据快速检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3): 463-472.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58
|
[2] |
姚铮, 刘琳琳, 张晓明, 陆明泉.
面向多接收模式的GNSS互操作信号调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621-625.
|
[3] |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赵翔.
面向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重构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56-559.
|
[4] |
王艳东, 黄定磊, 罗安, 龚健雅.
利用MDA进行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14-518.
|
[5] |
詹勤, 李德仁, 眭海刚, 张霞.
一种遥感信息服务分类本体构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43-346.
|
[6] |
李德仁, 王泉.
基于时空模糊本体的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31-635.
|
[7] |
汪西莉, 覃婧婵, 曹菡, 师军.
基于SRC-Ontology的空间拓扑关系拓展表示方法及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39-343.
|
[8] |
王培超, 朱欣焰, 苏科华, 陈静.
分布式空间数据标记语言的研究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59-662.
|
[9] |
杜清运, 熊岚, 任福, 胡洪良.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管理网格体系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38-141.
|
[10] |
孟令奎, 张文, FrankZhigangWANG.
基于层次化P2P协议的网格空间数据库系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33-1236.
|
[11] |
姬晓波, 陈蜀宇, 田东, 王荣斌.
高效可扩展的网格系统动态故障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0): 1046-1050.
|
[12] |
吴孟泉, 宋晓东, 崔伟宏.
基于本体的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15-918.
|
[13] |
谭喜成, 边馥苓.
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和本体实现空间信息语义互操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24-727.
|
[14] |
王艳东, 龚健雅.
一种GIS互操作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18-221.
|
[15] |
李德仁, 易华蓉, 江志军.
论网格技术及其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57-761.
|
[16] |
王方雄1, 边馥苓1.
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原子服务互操作与集成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82-186.
|
[17] |
谭喜成1, 边馥苓1.
基于本体协同的空间信息互操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78-181.
|
[18] |
李德仁, 崔巍.
空间信息语义网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47-851.
|
[19] |
郑肇葆.
协同模型与遗传算法的集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381-386.
|
[20] |
姜栋, 赵文吉, 王艳慧, 万碧玉.
地理加权回归的城市道路时空运行态势空间网格计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