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智博, 任晓东, 张小红, 陈军, 马福建.
联合GNSS/LEO卫星观测数据的区域电离层建模与精度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2): 262-269,295.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52
|
[2] |
赵齐乐, 杨超, 耿涛, 马福建, 张强.
NTCM广播电离层模型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5): 655-660.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48
|
[3] |
汪海洪, 罗北.
计算测高卫星地面轨迹交叉点的快速数值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293-29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66
|
[4] |
黄玲, 章红平, 徐培亮, 王成, 刘经南.
中国区域VTEC模型Kriging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29-73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03
|
[5] |
宋福成, 时爽爽, 冯建迪.
基于Chapman函数的电离层TEC同化模型构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784-790.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01
|
[6] |
张保军, 王泽民.
联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和海洋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53-145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30
|
[7] |
王泽民, 车国伟, 安家春.
南极威德尔海电离层异常的综合观测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21-142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0
|
[8] |
张强, 赵齐乐, 章红平, 胡志刚, 伍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Klobuchar模型精度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42-14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716
|
[9] |
唐龙, 张小红.
利用北斗GEO卫星观测数据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09-1412.
|
[10] |
汤俊, 姚宜斌, 陈鹏, 张顺.
利用EMD方法改进电离层TEC预报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08-411.
|
[11] |
杨元德, 汪海洪, 鄂栋臣, 黄金维.
复杂海域ERS-1卫星测高波形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48-50.
|
[12] |
金涛勇, 李建成, 王正涛, 蒋涛.
卫星测高逆气压改正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17-1020.
|
[13] |
章红平, 施闯, 唐卫明.
地基GPS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与硬件延迟统一解算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05-809.
|
[14] |
黄谟涛, 王瑞, 翟国君, 欧阳永忠.
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平差及重力场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88-993.
|
[15] |
李建成, 褚永海, 姜卫平, 徐新禹.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44-147.
|
[16] |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03-507.
|
[17] |
李建成, 姜卫平, 章磊.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40-45.
|
[18] |
程鹏飞, 李夕银, 马建平.
两种GPS测定电离层电子密度模型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24-528.
|
[19] |
章传银, 李建成, 晁定波.
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00-504.
|
[20] |
暴景阳, 晁定波, 李建成, 邓晓丽.
由T/P卫星测高数据建立南中国海潮汐模型的初步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41-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