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小雪, 戴小蕾, 刘杨, 楼益栋, 刘万科, 吴迪.
固定模糊度的GLONASS卫星超快速轨道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2): 1932-194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260
|
[2] |
杨元喜, 任夏.
自主卫星导航的空间基准维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780-1787.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69
|
[3] |
龚学文, 王甫红.
海洋二号A与资源三号卫星星载GPS自主轨道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309-31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92
|
[4] |
李德仁, 沈欣, 李迪龙, 李仕学.
论军民融合的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01-150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27
|
[5] |
王成, 施闯, 段兵兵, 刘晓莉.
利用位置与云计算建立电离层TEC主动式播发平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304-30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07
|
[6] |
朱银兵, 李豹, 刘睿.
BOC信号改进码相位捕获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3): 406-411.
|
[7] |
杨成伟, 郑建华, 李明涛, 高东.
晕轨道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和轨道维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58-261.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71
|
[8] |
毛悦, 宋小勇, 王维, 贾小林, 吴显兵.
IGSO姿态控制模式切换期间定轨策略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52-1356.
|
[9] |
李德仁, 眭海刚, 单杰.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05-512.
|
[10] |
李晓杰, 杜兰, 黄金.
CEI对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的轨道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605-608.
|
[11] |
李征航, 张卫星, 龚晓颖, 屈小川.
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时轨道机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09-1313.
|
[12] |
孟领坡, 吴杰, 袁义双.
载波相位差分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71-275.
|
[13] |
孙保琪, 欧吉坤, 盛传贞, 刘吉华.
一种适于Compass周跳探测的三频数据优化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57-1160.
|
[14] |
毛悦, 宋小勇, 贾小林, 吴显兵.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动力学定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500-503.
|
[15] |
牛飞, 韩春好, 张义生.
局部电离层异常对局域增强系统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44-448.
|
[16] |
章红平, 杨蜀江.
接收机五参数定位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12-1315.
|
[17] |
牛飞, 韩春好, 张义生, 常守峰.
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异常监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85-588.
|
[18] |
欧吉坤, 刘吉华, 孙保琪, 彭碧波.
镜面投影法确定地球同步卫星精密轨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75-979.
|
[19] |
龚衍, 舒宁, 刘利力.
雷达卫星精密轨道参数确定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1): 979-981.
|
[20] |
张宇, 段建锋, 孔静, 曹建峰, 韩意, 李翠兰, 宋辰, 陈明.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