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军, 刘举庆, 赵学胜, 黄骞, 孙文彬, 许志华, 王昊.
地理格网模型支持下的轨迹数据管理与分析框架:方法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5): 640-649.
doi: 10.13203/j.whugis20200459
|
[2] |
王蕊, 贲进, 杜灵瑀, 周建彬, 李祝鑫.
正二十面体四孔六边形格网系统编码运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 89-9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91
|
[3] |
彭明军, 李宗华, 刘辉, 孟成, 李勇.
基于中文分词的加权地理编码在COVID-19疫情防控空间定位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808-81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2
|
[4] |
于安斌, 梅文胜.
一种R树与格网结合的海量地铁隧道点云管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0): 1553-1559.
doi: 10.13203/j.whugis20170419
|
[5] |
史云飞, 郭仁忠, 李霖, 张玲玲.
四维地籍的建立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322-32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732
|
[6] |
罗广祥, 刘苗, 樊鸿宇, 杨芳.
全球等面积四叉树离散格网建模与编码体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52-1255.
|
[7] |
邹永刚, 翟京生, 刘雁春, 贾俊涛.
利用不确定度的海底数字高程模型构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64-968.
|
[8] |
唐旭日, 陈小荷, 张雪英.
中文文本的地名解析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30-935.
|
[9] |
陈尔学, 李增元, 田昕, 凌飞龙.
星载SAR地形辐射校正模型及其效果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22-327.
|
[10] |
尹天鹤, 张丰, 刘仁义, 刘南.
一种基于航迹线文件的声纳图像裂缝处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898-901.
|
[11] |
孙文彬, 赵学胜.
基于Quaternary编码的球面三角格网邻近搜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50-352.
|
[12] |
卢秀山, 黄磊.
基于激光扫描数据的建筑物信息格网化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52-855.
|
[13] |
雷起宏, 刘耀林, 尹章才, 何建华.
基于加权图的地籍时空数据描述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640-642.
|
[14] |
徐志红, 申屠海港, 边馥苓.
地籍信息系统中的时空信息管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588-591.
|
[15] |
崔煦, 傅仲良.
基于UML的地籍信息系统开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05-110,119.
|
[16] |
徐志红, 边馥苓.
地籍空间实体及其时空拓扑关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522-527.
|
[17] |
童小华, 刘大杰, 彭明华.
地籍宗地面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2): 105-111.
|
[18] |
李德仁, 袁修孝.
航测在高精度地籍加密点位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3): 44-51.
|
[19] |
周建彬, 贲进, 王蕊, 郑明阳.
四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一致瓦片层次结构编码运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30
|
[20] |
周楠, 曹金山, 肖蕾, 曹世翔.
带有地理编码的光学视频卫星物方稳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