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连瑞, 游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3,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578
|
[2] |
刘权毅, 詹庆明, 李建松, 杨晨, 刘稳.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在建设用地提取中的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 30-39.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76
|
[3] |
上官博屹, 刘威, 乐鹏, 王密, 江昊, 颜哲人.
一种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的星地协同计算迁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459-466.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69
|
[4] |
邢汉发, 孟媛, 侯东阳, 徐海滨, 刘金然.
一种应用兴趣点数据进行地表覆盖分类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5): 758-764.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46
|
[5] |
李铭, 朱欣焰, 段炼, 呙维, 姚明.
时空约束下任务驱动的遥感影像发现案例推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768-77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23
|
[6] |
张云菲, 杨必胜, 栾学晨.
语义知识支持的城市POI与道路网集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29-1233.
|
[7] |
方志祥, 李清泉, 萧世伦.
利用时间地理进行位置相关的时空可达性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91-1095.
|
[8] |
谢超, 陈毓芬, 王英杰, 马惠军.
基于模块化的电子地图自适应设计机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55-1259.
|
[9] |
谢超, 陈毓芬, 王英杰, 柯希林.
基于参数化模板技术的电子地图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56-960.
|
[10] |
艾廷华, 王洪.
电子航道图与航标遥测监控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347-352.
|
[11] |
李连营, 许小兰, 吴中恒, 周祖浩.
多源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融合更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09-412.
|
[12] |
艾廷华, 梁蕊.
导航电子地图的变比例尺可视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27-130.
|
[13] |
徐智勇, 艾廷华, 危拥军, 祝国瑞.
三维地图符号视觉参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57-560.
|
[14] |
涂建光, 边馥苓.
基于设计模式的组件化GIS软件开发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77-81.
|
[15] |
艾廷华, 朱熀, 王洪.
面向变化监控的动态电子地图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858-861.
|
[16] |
王洪, 艾廷华, 祝国瑞.
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25-528.
|
[17] |
蔡忠亮, 毋河海, 邬国锋, 杜清运.
基于电子地图的超媒体数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5): 459-464.
|
[18] |
袁相儒, 陈能成, 龚健雅.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超地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299-304.
|
[19] |
粟松廷.
单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多级表现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58-161.
|
[20] |
艾廷华.
电子新技术条件下的地图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142-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