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庆, 李函侃, 曾浩炜, 刘铭崴, 丁雨淋, 任晓春, 王玮, 张利国, 罗勋, 朱军.
面向数字孪生川藏铁路的实体要素分类与编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9): 1319-1327.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10
|
[2] |
赵江洪, 董岩, 黄明, 张晓光, 马思宇, 孙铭悦.
具有孔洞的地下电缆工井模型拓扑重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849-1858.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26
|
[3] |
杜清运, 任福.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82-68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18
|
[4] |
张鹏林, 黄丽, 吕志勇, 周冰.
一种改进的空间加权模糊C均值算法在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774-777.
|
[5] |
张春森, 范金健.
利用物体结构信息进行影像线特征关系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59-1063.
|
[6] |
孟令奎, 娄书荣, 黄长青.
利用空间格网划分的P2P Delaunay网络路由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205-209.
|
[7] |
邹志强, 江南, 吴家皋, 王汝传.
一种基于语义分簇聚类的P2P空间数据索引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76-81.
|
[8] |
呙维, 龚健雅, 朱欣焰.
一种基于层次拓扑模型的分布式最短路径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864-868.
|
[9] |
马满好, 邱涤珊, 王亮.
天基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606-610.
|
[10] |
朱军, 龚建华, 林珲, 李文航.
一种面向DVGE的移动Agent计算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36-339.
|
[11] |
梅琨, 边馥苓.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元数据框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56-359.
|
[12] |
周脚根, 边馥苓.
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52-355.
|
[13] |
徐丙立, 龚建华, 林珲.
基于HLA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系统框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96-1099.
|
[14] |
杨宗亮.
对象构件化多层分布式GIS体系结构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49-152.
|
[15] |
边馥苓, 涂建光.
从GIS工程到数字工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95-99.
|
[16] |
马林兵, 龚健雅.
空间信息自然语言查询接口的研究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01-305.
|
[17] |
张建群, 梁娟珠.
利用MMS实现移动空间信息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15-119.
|
[18] |
李德仁, 李清泉, 谢智颖, 朱欣焰.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1): 1-8.
|
[19] |
袁相儒, 陈能成, 龚健雅.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超地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299-304.
|
[20] |
林宗坚, 卢健, 邸凯昌.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专题图读取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1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