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从洲, 李可, 李贺, 童晓冲, 王习文.
遥感图像质量等级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279-1286.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92
|
[2] |
周访滨, 邹联华, 刘学军, 孟凡一.
栅格DEM微地形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8): 1186-1193.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11
|
[3] |
毛琳, 陈思宇, 杨大伟.
引导式的卷积神经网络视频行人动作分类改进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8): 1241-124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01
|
[4] |
许珊, 邹滨, 王敏, 刘宁.
PM2.5浓度空间估算的神经网络与克里格方法对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642-165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82
|
[5] |
李平湘, 刘致曲, 杨杰, 孙维东, 黎旻懿, 任烨仙.
利用随机森林回归进行极化SAR土壤水分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405-41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31
|
[6] |
葛芸, 江顺亮, 叶发茂, 许庆勇, 唐祎玲.
基于ImageNet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检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 67-73.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98
|
[7] |
梁勇, 杨磊, 吴秋兰, 洪学宝, 汉牟田, 杨东凯.
地表粗糙度影响下的GNSS-R土壤湿度反演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46-155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57
|
[8] |
黎曦, 郑宏, 刘操.
利用HSI色彩空间的PCNN人脸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99-1503.
|
[9] |
许凯, 秦昆, 刘修国, 李登朝.
泛概念层次构建方法及其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78-1082.
|
[10] |
赵建虎, 周丰年, 张红梅, 王胜平.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声速剖面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64-167.
|
[11] |
唐秋华, 周兴华, 丁继胜, 刘保华.
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在多波束底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29-232.
|
[12] |
徐艳芳, 刘文耀, 武兵, 黄敏.
人工神经网络在色彩变换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9): 799-801.
|
[13] |
马洪超, 郭丽艳.
人工神经网络信息融合及其在机场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682-684.
|
[14] |
王建梅, 覃文忠.
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28-931.
|
[15] |
哈斯巴干, 马建文, 李启青, 戴芹.
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降维分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461-46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9
|
[16] |
罗红霞, 龚健雅.
UFCLS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在遥感图像分类识别中的效果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615-618.
|
[17] |
胡耀垓, 李伟, 胡继明.
一种改进激活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16-919.
|
[18] |
肖平, 李德仁.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586-590.
|
[19] |
梁益同, 胡江林.
NOAA卫星图像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48-152.
|
[20] |
邓跃进, 王葆元, 张正禄.
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2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