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何平, 唐劲松, 马梦博, 田振, 吴浩然.
异构环境下的多子阵合成孔径声呐精确后向投影快速成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3): 405-41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73
|
[2] |
张学波, 应文威.
阵元指向性对合成孔径声呐成像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133-140.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48
|
[3] |
黄攀, 唐劲松, 钟何平.
干涉合成孔径声呐复图像配准分段曲面拟合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8): 1259-126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06
|
[4] |
汪友军, 胡俊, 刘计洪, 孙倩.
融合InSAR和GNSS的三维形变监测: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的改进SISTEM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0): 1598-1608.
doi: 10.13203/j.whugis20210113
|
[5] |
张学波, 代勋韬, 方标.
多接收阵合成孔径声纳距离-多谱勒成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1): 1667-167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76
|
[6] |
钟何平, 唐劲松, 马梦博, 吴浩然.
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干涉合成孔径声呐复图像配准及优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169-117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51
|
[7] |
吴星辉, 马海涛, 张杰.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7): 1073-108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58
|
[8] |
杨元喜, 任夏.
自主卫星导航的空间基准维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780-1787.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69
|
[9] |
白生祥, 郑春弟, 张森.
利用加权联合协方差矩阵拟合进行干涉相位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475-48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24
|
[10] |
许炎义, 钟何平, 唐劲松.
多接收阵合成孔径声纳后向投影成像快速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409-1413.
doi: 10.13203/j.whugis20130816
|
[11] |
陈刚, 汤晓涛, 钱方明.
星载InSAR立体基线定标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37-41.
|
[12] |
楼良盛, 刘思伟, 周瑜.
机载InSAR系统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63-67.
|
[13] |
蒋厚军, 廖明生, 张路, 王腾.
高分辨率雷达卫星COSMO-SkyMed干涉测量生成DEM的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55-1058.
|
[14] |
余凡, 赵英时.
合成孔径雷达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18-321.
|
[15] |
姚静, 聂鹏程, 易东云, 朱炬波.
基于组合卫星导航系统的编队卫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92-96.
|
[16] |
欧吉坤, 刘吉华, 孙保琪, 彭碧波.
镜面投影法确定地球同步卫星精密轨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75-979.
|
[17] |
楼良盛, 汤晓涛, 黄启来.
基于卫星编队InSAR方位向基线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59-61.
|
[18] |
解吉波, 吴华意, 龚健雅.
基于XML的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的同步架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15-418.
|
[19] |
程芦颖.
虚拟地形投影与地球同步卫星定位解全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29-631.
|
[20] |
顾天襄.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影象平面加密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2): 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