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丽娜, 姚翔宇, 田姮, 应申.
空间认知能力与三维寻路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5): 673-682.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47
|
[2] |
曾兴国, 刘建军, 左维, 任鑫, 严韦, 张舟斌, 高兴烨, 陈王丽, 刘宇轩, 李春来.
泛地图理论下深空探测场景空间制图表达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2): 2123-2133.
doi: 10.13203/j.whugis20220252
|
[3] |
郑束蕾, 黎雪儿.
认知(心象)地图助力寻亲成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2): 2153-2158.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68
|
[4] |
董卫华, 刘毅龙, 黑巧松, 杨天宇.
泛地图空间认知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2): 2007-2014.
doi: 10.13203/j.whugis20220604
|
[5] |
马明明, 龚建华, 李文航, 黄琳, 马晓辉, 李亚斌.
基于虚拟眼动实验的指向型应急疏散标识布局优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9): 1386-139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09
|
[6] |
应申, 庄园, 黄丽娜, 陈乃镔, 张雯博.
性别和认知差异对三维空间寻路结果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3): 317-32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84
|
[7] |
方浩, 宋章通, 杨流, 马义涛, 秦前清.
VR移动城市导航地图设计中的空间认知要素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124-113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66
|
[8] |
申申, 龚建华, 李文航, 梁剑鸣.
基于虚拟亲历行为的空间场所认知对比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1): 1732-1738.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83
|
[9] |
李佳田, 贾成林, 张蓝, 李显凯, 李应芸, 罗富丽.
利用化简分割生成示意性网络地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721-725.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10
|
[10] |
李靖涵, 巩现勇, 武芳, 黄博华.
一种改进的面目标间方向关系相似性计算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25-931,95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41
|
[11] |
杨族桥, 李洪省, 张青.
地形特征约束的等高线群渐进式简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4): 480-483.
|
[12] |
赵卫锋, 李清泉, 李必军.
空间认知导向下利用分层强化学习的最优路径规划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71-1275.
|
[13] |
董卫华, 李志林, 郭庆胜.
基于动态分段的道路网示意性地图模型综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892-895.
|
[14] |
郭庆胜, 杨族桥, 蔡永香.
地图图形目标之间基本空间关系抽象的规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90-1193.
|
[15] |
张景雄, MichaelFGoodchild.
野外空间采样的渐进式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441-445.
|
[16] |
郭庆胜, 吕秀琴, 蔡永香.
图形简化过程中空间拓扑关系抽象的规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20-523.
|
[17] |
郭庆胜, 李洪省, 刘纪平.
基于加权网格简化的建筑物群渐进式典型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293-296.
|
[18] |
舒红.
地理空间的存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68-871.
|
[19] |
郭庆胜, 王涛.
稠密型点状地图要素注记自动配置的智能化渐进式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362-367.
|
[20] |
郭庆胜, 毋河海, 李沛川.
等高线的空间关系规则和渐进式图形简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