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志娜, 眭海刚, 李永成.
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1): 1703-171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481
|
[2] |
向天烛, 高熔溶, 闫利, 徐振亮.
一种顾及区域特征差异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11-917.
doi: 10.13203/j.whugis20141007
|
[3] |
李畅, 马浩, 董才林.
建筑物近景可见光影像中树木遮挡区的非监督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612-61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10
|
[4] |
种衍文, 王泽文, 陈蓉, 王莹莹.
一种多特征自适应融合的粒子滤波红外目标跟踪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598-60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85
|
[5] |
余磊, 张永军, 孙明伟, 朱昕宇.
联合云检测与高通滤波的含云影像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9): 1160-116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05
|
[6] |
孙文, 吴晓平, 王庆宾, 刘晓刚, 朱志大.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正则化配置法及其在多源重力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087-109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9
|
[7] |
王艳东, 何奕霖, 杨建思, 李昊.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100-105.
|
[8] |
张立福, 杨杭, 房丛卉, 潘懋.
热红外目标的多标度分形识别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39-342.
|
[9] |
徐涵秋, 张铁军, 李春华.
ASTER与Landsat ETM~+热红外传感器数据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36-940.
|
[10] |
张倩, 黄昕, 张良培.
多尺度同质区域提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117-121.
|
[11] |
王忠武, 刘顺喜, 陈晓东.
IKONOS图像融合中自动拟合低分辨率全色图像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283-1287.
|
[12] |
陈生, 骆剑承, 李均力, 沈占锋.
利用傅立叶变换和CIELab变换的FFT-LAB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24-927.
|
[13] |
管海燕, 邓非, 张剑清, 钟良.
面向对象的航空影像与LiDAR数据融合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830-833.
|
[14] |
阳凡林, 吴自银, 独知行, 金翔龙.
多波束声纳和侧扫声纳数字信息的配准及融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0-743.
|
[15] |
潘励, 张志华, 张剑清.
融合区域分割和边缘信息的居民地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671-674.
|
[16] |
朱俊杰, 范湘涛, 丁赤飚, 李玉龙.
顾及光谱畸变的高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58-861.
|
[17] |
哈斯巴干, 马建文, 李启青, 戴芹.
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降维分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461-46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9
|
[18] |
徐毓, 李群, 周焰, 杨瑞娟.
按分量加权的探测目标状态线性融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420-423.
|
[19] |
王智均, 李德仁, 李清泉.
多进制小波理论在SPOT和TM影像融合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24-28.
|
[20] |
林宗坚, 刘少创.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及其在彩色地图自动分层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