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亦泳, 张静影, 陈郡怡, 黄城, 汪鑫.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高斯过程回归的对流层延迟预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 103-110.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18
|
[2] |
顾国华, 王武星.
GPS测得的2018年夏威夷6.9级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191-1197, 120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63
|
[3] |
姚宜斌, 郭健健, 张豹, 胡羽丰.
湿延迟与可降水量转换系数的全球经验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45-5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85
|
[4] |
郭际明, 章迪, 史俊波, 周命端.
利用射线追踪法分析三种典型对流层映射函数在中国区域的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182-187.
|
[5] |
李凯锋, 欧阳永忠, 陆秀平, 吴太旗.
海道测量定位中对流层延迟差分估计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30-934.
|
[6] |
艾松涛, 王泽民, 鄂栋臣, 闫明.
利用GPS的北极冰川运动监测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337-1340.
|
[7] |
戴吾蛟, 陈招华, 匡翠林, 蔡昌盛.
区域精密对流层延迟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392-396.
|
[8] |
李国平, 陈娇娜, 郝丽萍.
基于GPS-PWV的不同云系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384-388.
|
[9] |
徐韶光, 熊永良, 刘宁, 黄丁发.
利用地基GPS获取实时可降水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07-411.
|
[10] |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熊永良.
增强参考站网络RTK算法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44-1349.
|
[11] |
乔学军, 陈顒, 王琪, 杨少敏.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92-696.
|
[12] |
叶世榕, 张双成, 刘经南.
精密单点定位方法估计对流层延迟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88-791.
|
[13] |
陈永奇, 伍吉仓.
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61-966.
|
[14] |
王勇, 柳林涛, 许厚泽, 黄应生.
利用GPS技术反演中国大陆水汽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52-155.
|
[15] |
殷海涛, 黄丁发, 熊永良, 王贵文.
GPS信号对流层延迟改正新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54-457.
|
[16] |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86-1089.
|
[17] |
刘根友, 朱耀仲, 许厚泽, 张为民.
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44-1047.
|
[18] |
吴云, 孙建中, 乔学军, 王辉.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79-82,136.
|
[19] |
王泽民, 伍岳, 刘经南, 崔天鹏.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41-245.
|
[20] |
刘经南, 施闯, 许才军, 姜卫平.
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8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