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英豪, 周乐韬, 冯威, 姜中山, 罗晨曦.
GPS接收机硬件延迟时变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212-1219.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37
|
[2] |
顾国华, 王武星.
GPS测得的2018年夏威夷6.9级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191-1197, 120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63
|
[3] |
张睿, 杨元喜, 张勤, 黄观文, 王乐, 燕兴元, 瞿伟.
BDS/GPS联合定轨的贡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600-60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81
|
[4] |
毛健, 朱长青, 郭继发.
一种新的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684-688.
|
[5] |
姚宜斌, 张瑞, 易文婷, 宋伟伟.
一种新的区域对流层拟合模型及其在PPP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24-1027.
|
[6] |
周泽波, 沈云中, 李博峰.
双频GPS接收机单差硬件延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24-727.
|
[7] |
常志巧, 郝金明, 武殿文.
改进的GPS模糊度联合降相关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03-1406.
|
[8] |
朱庆林, 赵振维, 吴振森.
精密单点定位方法测量对流层天顶延迟的精度改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098-1101.
|
[9] |
徐锐, 黄丁发, 周乐韬, 李成钢.
一种改进的GPS随机模型建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10-1113.
|
[10] |
叶世榕, 张双成, 刘经南.
精密单点定位方法估计对流层延迟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88-791.
|
[11] |
范磊, 符养, 杜晓勇, 李黄.
雾灵山山基掩星观测反演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9-92.
|
[12] |
高成发, 赵毅, 万德钧.
用LAMBDA改进算法固定GPS整周模糊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4-747.
|
[13] |
朱新慧, 孙付平, 秦勇.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4-608.
|
[14] |
伍岳, 孟泱, 王泽民, 徐绍铨.
GPS现代化后电离层折射误差高阶项的三频改正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01-603.
|
[15] |
曾旭平.
GPS滑坡高程监测的数据处理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01-204.
|
[16] |
蔡昌盛, 李征航, 赵晓峰.
太阳耀斑的GPS监测方法及实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22-424.
|
[17] |
张永军, 徐绍铨, 王泽民, 张小红.
GPS/GLONASS组合定位中模糊度的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58-63.
|
[18] |
陈武, 胡丛玮, 陈永奇, 丁晓利.
基于GPS基准网的GPS快速静态定位及动态定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18-523.
|
[19] |
王解先.
简便实用的GPS网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73-276.
|
[20] |
赵少荣, 於宗俦, 陶本藻, 于正林.
断层区域的GPS监测点布设及其探测效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4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