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汪韬阳, 李熙, 田礼乔, 陈振炜, 李治江, 张过, 李德仁, 沈欣, 李欣, 蒋博洋, 周屈, 邓实权, 王剑茹, 朱浩楠.
城市建筑群航天遥感动态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5): 640-65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96
|
[2] |
牛犇, 黄勇, 赵斌, 杨少敏.
利用TrackRT进行GPS实时动态形变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60-64.
|
[3] |
张波, 秦宇, 郝千婷, 汪先锋.
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108-1112.
|
[4] |
张春森, 李辉.
顾及混合像元分解的遥感图像光谱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52-1056.
|
[5] |
王伦澈, 龚威, 张淼, 马盈盈.
武汉地区植被NPP动态监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48-552.
|
[6] |
刘超, 王坚, 胡洪, 高井祥.
动态变形监测多路径实时修正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81-485.
|
[7] |
陈锦富, 温贤鑫, 杨鹤标.
COM构件安全测试中的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5): 554-557.
|
[8] |
张欣, 钟耳顺.
基于GIS的应急预案过程动态推演模拟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81-284.
|
[9] |
闫峰, 覃志豪, 李茂松, 王艳姣.
基于MODIS数据的上海市热岛效应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576-580.
|
[10] |
曹雪, 柯长青.
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958-961.
|
[11] |
黄声享, 李沛鸿, 杨保岑, 向东.
GPS动态监测中多路径效应的规律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877-880.
|
[12] |
刘志丽, 马建文, 张国平, 周自江.
亚洲沙尘暴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以中国-日本合作研究区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08-711.
|
[13] |
祝国瑞, 唐旭, 王平.
模拟退火算法在动态建立基准地价模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93-595,607.
|
[14] |
余洁, 边馥苓, 胡炳清.
基于GIS和SD方法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8-24.
|
[15] |
万晓霞, 易尧华.
全彩色遥感影像彩色合成效应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203-207.
|
[16] |
罗志才, 陈永奇, 刘焱雄.
GPS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物动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00-104.
|
[17] |
黄声享, 刘经南.
GPS监测系统基准形变分析与动态随机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485-490.
|
[18] |
程建权, 兰运超, Jan Turkstra.
协同学在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56-59.
|
[19] |
徐晖.
平面监测网的动态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11.
|
[20] |
李为乐, 陈俊伊, 陆会燕, 单云峰, 李志刚, 陈宝林, 伍鸾宇, 许洲, 李维敏, 张攀, 许善淼, 汤明高, 董秀军, 赵建军, 范宣梅, 许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