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晶, 李全, 应玮.
基于小波变换的武汉市城乡边缘带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35-24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53
|
[2] |
陈龙, 潘志敏, 李清泉, 萧世伦.
利用ASIFT算法实现多视角静态交通标志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53-556.
|
[3] |
王伟, 宁津生, 罗志才, 汪海洪.
利用小波变换分离俯冲带重力异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87-190.
|
[4] |
赵彬彬, 邓敏, 徐震, 刘慧敏.
多尺度地图面目标匹配的统一规则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91-994.
|
[5] |
宁津生, 王伟, 汪海洪, 罗佳.
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35-1137.
|
[6] |
应申, 李霖, 刘万增, 王红.
版本数据库中基于目标匹配的变化信息提取与数据更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52-755.
|
[7] |
陈仁喜, 赵忠明, 王殷行.
基于整型小波变换的DEM数据压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44-347.
|
[8] |
徐新, 王雁, 陈嘉宇, 孙洪.
基于小波系数统计特征的SAR图像恢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55-857.
|
[9] |
李新双, 张良培, 李平湘, 吴波.
基于小波分量特征值匹配的高光谱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74-277.
|
[10] |
汪闽, 骆剑承, 明冬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基于形状特征的船舶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685-688.
|
[11] |
张鹏林, 关泽群, 王新洲.
时间序列影像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29-332.
|
[12] |
潘励, 郑宏, 张祖勋, 张剑清.
集成高度和彩色纹理特征的影像目标模糊聚类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11-314.
|
[13] |
邵海梅, 梅天灿, 秦前清.
基于小波变换的扩频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626-629.
|
[14] |
文贡坚, 李德仁, 叶芬.
从卫星遥感全色图像中自动提取城市目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12-218.
|
[15] |
余农, 吴常泳.
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自适应BP学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19-223.
|
[16] |
王智均, 李德仁, 李清泉.
利用小波变换对影像进行融合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37-142.
|
[17] |
耿则勋.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保持量测精度的压缩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
[18] |
仇彤.
基于小波变换的松弛法影像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45-148.
|
[19] |
邵巨良, 李德仁.
小波变换及其在影像表示中的应用和其方向选择性算法的改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2): 1-9.
|
[20] |
张剑清.
基于特征的最小二乘匹配理论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8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