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紫怡, 刘艳芳, 张扬, 刘耀林, 陆砚池, 任其然.
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对影响因子的空间响应——以福建省生态功能区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11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700
|
[2] |
何金平, 高全.
一种适应大坝健康诊断的改进云合并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7): 1022-1029.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83
|
[3] |
魏伟, 颉耀文, 魏晓旭, 颉斌斌, 张强, 郝媛媛.
基于CLUE-S模型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306-1315.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51
|
[4] |
丁玉琦, 邵振峰, 胡石元.
一种云模型和期望最大聚类的遥感影像分割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6): 721-72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83
|
[5] |
许凯, 秦昆, 刘修国, 李登朝.
泛概念层次构建方法及其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78-1082.
|
[6] |
许凯, 秦昆, 刘修国, 李登朝.
高斯混合模型云变换算法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163-1166.
|
[7] |
臧天宁, 云晓春, 张永铮, 门朝光.
僵尸网络关系云模型分析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247-251.
|
[8] |
刘艳芳, 孔雪松, 邹亚锋.
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124-1128.
|
[9] |
刘洋, 兰泽英.
利用多目标禁忌搜索算法进行土地整理自动分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129-1133.
|
[10] |
刘耀林, 刘殿锋, 洪晓峰, 夏寅.
基于知识推理的土地退化程度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50-1254.
|
[11] |
张飞舟, 耿嘉洲, 程鹏.
基于云遗传算法的公交车辆智能调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05-908.
|
[12] |
闫浩文, 应申, 李霖.
多因子影响的地图居民地自动聚群与综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51-54.
|
[13] |
俞艳, 何建华, 袁艳斌.
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73-276.
|
[14] |
胡石元, 李德仁, 刘耀林.
一种新的基于云模型的宗地地价评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82-985.
|
[15] |
巫兆聪, 覃茂运, 张潇.
一种顾及几何特征的云模型遥感影像分割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39-942.
|
[16] |
林爱文, 庞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624-627.
|
[17] |
胡石元, 李德仁, 刘耀林, 李德毅.
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695-699.
|
[18] |
胡石元, 李德仁, 刘耀林, 李德毅.
基于云模型和关联度分析法的土地评价因素权重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23-427.
|
[19] |
孙华, 李云梅, 王秀珍, 倪绍祥.
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浙江仙居县永安溪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77-181.
|
[20] |
刘耀林, 刘艳芳, 夏早发.
模糊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71-75.
|